摘要 編者按:吉林大學于4月18日組織召開了“中國夢·育才夢·成才夢”主題教育座談會,與會的院士、資深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巾幗建功標兵等師生代表結合自身經歷感悟,暢談了對中國夢、育才夢、...
編者按:吉林大學于4月18日組織召開了“中國夢·育才夢·成才夢”主題教育座談會,與會的院士、資深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巾幗建功標兵等師生代表結合自身經歷感悟,暢談了對中國夢、育才夢、吉大夢的理解。
鄒廣田院士:我是在吉林大學培養下成長起來的,也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吉大人。從學生時代至今,我已在吉大校園里學習和工作了56年。
作為一個75歲的老人,本不應該奢談什么遠大理想和宏偉藍圖,但是我對吉林大學懷有深厚的感情,確實覺得還有些事沒有做完,希望自己繼續做下去,也希望我的同事和學生們繼續做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還有期盼,還有夢。這個夢就是希望我有機會再為吉林大學多做點事,為吉林大學的振興和發展多貢獻點力量。
具體地說,我希望將我從事的學科———高壓物理打造成吉林大學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讓國內外學術界一提到高壓物理就能想到吉林大學。再具體一點,就是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建立的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夠越辦越好,能夠辦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能夠在高壓物理和超硬材料領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出一流的人才。歷史賦予高壓科學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馳騁在世界高壓科學的前沿,就是要創新,要探索未知,揭示高壓等極端條件下物質的微觀結構變化和只有在高壓下才出現的奇異的現象和性質,進而創造出在常壓條件下未曾出現過的新物質和新材料。這就是常說的要“頂天”。科學研究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滿足國家的重大需求,包括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的實際需求,這就是常說的“立地”。我期待我們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希望在這兩個方面能有所作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
實現我的夢,就像蓋房子那樣,需要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就是想想而已,是空想,是做白日夢。我的夢是建立在我們實驗室發展現狀基礎上。近些年,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的勢頭很好,向“頂天”“立地”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我們長期堅持發展自己的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已經見到效果,一批先進的高壓產生和原位測量的設備已經建立起來。同時,發展了高壓下物質結構和性質預測的理論方法,編寫了大型計算程序。近5年,幾乎每年都在《Nature》或《Sci-ence》發表文章,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等頂尖雜志上發表一批文章。一項工作入選2010年國家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一些工作還受到國際同行的好評。我們發展的實驗方法和計算程序還被一些國內外同行使用。這些就為實現我的“頂天”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攀登更高峰做了積淀。我國高壓研究的一個最成功的應用就是在高溫高壓下合成出人造金剛石,并使之走出實驗室,實現了產業化。金剛石是集超硬、高導熱、抗輻射、優異半導體性能和化學惰性于一體的“極限材料”,在現代工業的各個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現在我們國家人造金剛石的產量已經由1991年的100萬克拉到2011年突破100億克拉,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一大批超硬材料工具和制品企業也應運而生。超硬材料工業的大發展為我們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在行業共性的和關鍵的技術難題中,凝練出重要的科學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既為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在實踐中使自己得到發展。這些構成了實現我的“立地”夢的物質基礎。
實現我的夢,最為重要的保證是我們實驗室已經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優秀研究團隊。他們上進心強,學術思想活躍,敢創新、能實干,善于團結合作,有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和甘坐冷板凳的勇氣。他們中有千人計劃入選者、杰青、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學家等各種稱號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家,有些在國際和國內學術界任職,受到國際同行矚目,一批年輕人在學術界嶄露頭角。我們實驗室還有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嚴謹的學術氛圍,為實現我的夢提供了產生創新思維的溫床。最為關鍵的還在于,這支隊伍和我有一個共同的夢,我的夢變成了我們的夢,我們為了實現這個夢正在努力奮斗著。這也是我有信心的根本原因。
實現我的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只是在個別的領域里做出好的工作,還沒有在高壓物理多數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何把我國由超硬材料大國發展成為超硬材料強國,也絕非易事,還需假以時日,還需要不懈努力。
曹操有句名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希望用這句話不斷鞭策自己,也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珍視在吉林大學服務和學習的機會,能為吉林大學的發展和振興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最大的夢是希望學生全面超過先生。這樣,學校才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欣欣向榮、永葆青春。
作為一個75歲的老人,本不應該奢談什么遠大理想和宏偉藍圖,但是我對吉林大學懷有深厚的感情,確實覺得還有些事沒有做完,希望自己繼續做下去,也希望我的同事和學生們繼續做下去,從這個意義上說,我還有期盼,還有夢。這個夢就是希望我有機會再為吉林大學多做點事,為吉林大學的振興和發展多貢獻點力量。
具體地說,我希望將我從事的學科———高壓物理打造成吉林大學的一張亮麗的名片。讓國內外學術界一提到高壓物理就能想到吉林大學。再具體一點,就是希望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建立的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夠越辦越好,能夠辦成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能夠在高壓物理和超硬材料領域,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出一流的人才。歷史賦予高壓科學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馳騁在世界高壓科學的前沿,就是要創新,要探索未知,揭示高壓等極端條件下物質的微觀結構變化和只有在高壓下才出現的奇異的現象和性質,進而創造出在常壓條件下未曾出現過的新物質和新材料。這就是常說的要“頂天”。科學研究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滿足國家的重大需求,包括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的實際需求,這就是常說的“立地”。我期待我們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希望在這兩個方面能有所作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
實現我的夢,就像蓋房子那樣,需要有堅實的基礎,否則就是想想而已,是空想,是做白日夢。我的夢是建立在我們實驗室發展現狀基礎上。近些年,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發展的勢頭很好,向“頂天”“立地”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我們長期堅持發展自己的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已經見到效果,一批先進的高壓產生和原位測量的設備已經建立起來。同時,發展了高壓下物質結構和性質預測的理論方法,編寫了大型計算程序。近5年,幾乎每年都在《Nature》或《Sci-ence》發表文章,在美國物理評論快報等頂尖雜志上發表一批文章。一項工作入選2010年國家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一些工作還受到國際同行的好評。我們發展的實驗方法和計算程序還被一些國內外同行使用。這些就為實現我的“頂天”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攀登更高峰做了積淀。我國高壓研究的一個最成功的應用就是在高溫高壓下合成出人造金剛石,并使之走出實驗室,實現了產業化。金剛石是集超硬、高導熱、抗輻射、優異半導體性能和化學惰性于一體的“極限材料”,在現代工業的各個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現在我們國家人造金剛石的產量已經由1991年的100萬克拉到2011年突破100億克拉,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一大批超硬材料工具和制品企業也應運而生。超硬材料工業的大發展為我們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在行業共性的和關鍵的技術難題中,凝練出重要的科學問題,進行系統研究,既為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在實踐中使自己得到發展。這些構成了實現我的“立地”夢的物質基礎。
實現我的夢,最為重要的保證是我們實驗室已經建立起一支以中青年為主體的優秀研究團隊。他們上進心強,學術思想活躍,敢創新、能實干,善于團結合作,有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和甘坐冷板凳的勇氣。他們中有千人計劃入選者、杰青、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學家等各種稱號的優秀中青年科學家,有些在國際和國內學術界任職,受到國際同行矚目,一批年輕人在學術界嶄露頭角。我們實驗室還有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嚴謹的學術氛圍,為實現我的夢提供了產生創新思維的溫床。最為關鍵的還在于,這支隊伍和我有一個共同的夢,我的夢變成了我們的夢,我們為了實現這個夢正在努力奮斗著。這也是我有信心的根本原因。
實現我的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還只是在個別的領域里做出好的工作,還沒有在高壓物理多數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何把我國由超硬材料大國發展成為超硬材料強國,也絕非易事,還需假以時日,還需要不懈努力。
曹操有句名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我希望用這句話不斷鞭策自己,也希望老師和同學們能珍視在吉林大學服務和學習的機會,能為吉林大學的發展和振興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最大的夢是希望學生全面超過先生。這樣,學校才有不竭的發展動力,欣欣向榮、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