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晶金剛石復合片是由經過特殊材料配方的金剛石微粉與硬質合金基片在高壓高溫條件下合成的,具有熱穩定性、抗沖擊韌性、耐磨性、硬度高等優勢,廣泛用于石油鉆探及礦山開采、裝備制造、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電子信息等高端采掘與先進制造領域。位于河南鄭州的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規模大、技術實力強的復合超硬材料龍頭企業,能批量生產及銷售超大直徑切削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片,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回顧20多載風風雨雨,方海江秉承著“擴四方者,達兼天下”的理念,帶領著四方達從一家只有幾十萬固定資產的小企業,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中國超硬復合材料行業翹楚,全球超硬復合材料行業領軍者。
實業興邦艱苦創業
1985年,方海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南大學探礦工程專業,認識到知識就是生產力的方海江,在本科畢業后,選擇了在中南大學讀研繼續深造,正是這個決定,讓方海江跟金剛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研究生階段,方海江的研究課題為電鍍金剛石復合片,這是他第一次了解到金剛石復合片、金剛石鉆頭等產品,學習之余選修了粉末冶金等課程,三年的研究生生涯,讓方海江學習并掌握了國內外復合片的知識、技能以及先進技術,為日后的就業創業打下扎實的基礎。
1992年,研究生畢業的方海江懷著實業興邦的信念,放棄了科研院所工作的機會,心甘情愿地投身一線事業中去,進入鄭州新亞復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擔任工程部經理的職務。
當時每年畢業的研究生大概只有3萬人,方海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高學歷人才,還是鄭州新亞復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第一個研究生。雖然學歷高,但方海江一直都在車間一線操作生產設備。長時間在車間的摸爬滾打,讓方海江熟知壓機的各種參數、運行模式,甚至壓機出現問題,都能親自上陣維修。
生產車間的工作經歷,對方海江后來的創業以及公司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他看來,無論是搞研發還是管理,只有接觸一線,才能了然于胸。時至今日,四方達仍然保持著新入職的大學生首先要在車間,深入一線實習一年的傳統。
1997年,新亞工作四年的方海江在合同到期后沒有選擇續簽,而是懷揣做世界一流超硬材料企業的夢想,東拼西湊了100萬作為初始資金,走上創業的道路,成立了河南四方達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雖然啟動資金有了,但是廠房、設備、原材料等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而且還需要一定的流動資金,方海江省吃儉用,精打細算,把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回憶起那段時光,方海江說,“建立之初,廠房是租的,屋頂是石棉瓦做的,窗戶是用塑料薄膜糊的。由于缺乏保暖措施,每到冬天,磨床就因為溫度太低而結冰,導致無法工作,為此,專門用煤爐等設備做了一個簡易的水循環裝置,為磨床加熱除冰。”就是在這樣簡陋的條件下方海江帶領團隊們苦干實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深圳創業板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復合超硬材料行業首家上市公司。
找準定位深耕市場
創業初期除了資金緊張,方海江還面臨的一個問題是選哪個市場來進入,通過對市場進行了分析,選擇了一個非常小的產品——聚晶金剛石拉絲模坯。方海江說:“當時,生產拉絲模坯的企業規模都不大,技術含量很高,市場競爭較小。而且拉絲模坯的產品附加值高,回款也非常及時,所以我們選擇了這個非常小的市場來做突破點。”
科班出身的方海江,很快就研制出帶硬質合金支撐金剛石拉絲模坯,并大量推向巿場,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大直徑帶硬質合金支撐拉絲模的歷史。憑借質量穩定、價格實惠,方海江成功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經過三年的迅速發展,方海江完成了原始的積累,并在2000年開始購買土地建設生產基地,四方達也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2000年,方海江深知拉絲模的成功,并不能讓四方達完成全球超硬材料一流品牌的目標,便將目光放在了石油鉆探行業。方海江表示,金剛石復合片的技術要求、市場份額要比拉絲模要高很多,四方達要想在復合超硬材料領域做到全球領先,就必須在石油復合片領域有所作為。
2002年,四方達研發的金剛石復合片第一次在大慶油田使用。對于鉆井隊來說,只要運轉,不論鉆井進度怎樣,每天的固定成本都要十幾萬元,而更換一次鉆頭,則大約需要兩天的時間,金剛石復合片的選擇關系重大。經過鉆探使用,四方達的石油復合片已經超過國內其他同類產品的鉆探深度,而且仍然保持著正常的鉆進速度,各項參數仍然正常,這意味著四方達的石油復合片還沒有到達極限。最令人驚訝的是,更換鉆頭時,從鉆頭上取下來的金剛石復合片,復合片的新度達到百分之八十,這意味著四方達的復合片達到進口產品的水平。
方海江感嘆道,從89年讀研,進入復合超硬材料領域,就想著有一天,能達到這個水平。創業以后再等,等了20多年,終于等到了這個一天。雖然逐漸替代了進口,但方海江明白,眼前的勝利,高性價比是重要的因素,對比國外頂尖產品,自己的石油復合片在品質上還有差距。為此,四方達把每年銷售金額的百分之八以上的資金投入研發,這樣才能在技術方面形成一定的領先優勢,通過技術的領先優勢,研制更多優質的產品,把競爭優勢擴大到市場上。
創新不止多元發展
2004年四方達相繼推出石油鉆頭用聚晶金剛石復合片,煤田/礦山用聚晶金剛石復片,切削刀具用聚晶金剛石/聚晶立方氮化硼復合片。其高端產品質量指標已接近國際著名企業產品,同時逐步實現高端產品在市場上與國際著名企業競爭。產品以品質和信譽贏得了市場的贊譽和知名度,不僅國內市場獲得廣泛認可,同時還出口到歐洲、美洲、亞洲、澳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四方達品牌已然成為國內復合超硬材料行業內的優質產品的代表。
2011年,在方海江的帶領下,四方達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復合超硬材料行業內首家上市公司,立志于推動和引導復合超硬材料進口替代和硬質合金替代,做復合超硬材料的“領航者”和“開拓者”。2013年在做大做強復合超硬材料的基礎上,收購鄭州華源超硬材料工具有限公司,產業鏈向下游復合超硬材料制品行業逐步延伸,邁出行業垂直整合的第一步,成為國際一流的復合超硬材料及制品制造商。
談及四方達的發展歷程,方海江說到:“四方達在2011年上市之后,就提出整以超硬材料為核心,結合超硬材料在各領域的應用,叫做1+N戰略。這個1的主體就是四方達的復合超硬材料,N是這個材料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形成上下游聯動的策略。”企業的發展,就像一個大樹一樣的,首先有一個根基,一個苗兒,然后往上長,隨著企業的成長,它會延伸出不同的業務方向,就像長出不同的樹枝,然后再去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四方達的發展就是一個縱向的多元化的一個過程。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綠色工廠、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四方達建立了完善的創新體制,首先是以市場為導向,完善了符合公司戰略發展的研發創新組織架構;其次是建立了有效的創新管理制度及激勵機制,每年超過銷售額的8%用于研發創新活動投入研發費用;最后建立了高科技人才研發團隊,于2014年年底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培養研究類科研人才。
重視研發投入,堅持技術創新,聚焦復合超硬材料核心技術,讓四方達擁有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復合超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請專利技術200余項,參與6項行業標準的制修定,獲得2項河南省科技成果鑒定并獲得科技進步獎。
方海江表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技術是企業的靈魂,重視技術、研發、創新成了四方達發展的重要基石。只有不斷地進行創新,緊抓住前沿科技發展的機遇,才能努力發展成復合超硬材料材料的領航者與開拓者。四方達也將堅定不移的走在復合超硬材料領域的前列,與行業上下游共同促進復合超硬材料領域的飛速發展,共同譜寫中國乃至全球超硬材料領域的歷史。
2021年方海江不再兼任四方達總經理職務,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謀劃發展上,完善超硬材料產品矩陣,布局CVD金剛石新市場,向金剛石半導體及功率器件、培育鉆等高端制造業及消費領域開展產業化應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于方海江和四方達而言,這是新的機遇,也是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他們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