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華加征54%的綜合關稅(基準關稅10%+對等關稅34%),其中機械電子類產品首當其沖。作為工業母機的數控機床,其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統、高精度滾珠絲杠等進口成本將驟增50%以上。
這一政策直接沖擊了中國對美出口的核心領域: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程機械等產品的價格競爭力被大幅削弱。以一臺售價10萬美元的數控機床為例,關稅后成本將飆升至15.4萬美元,使得中國相關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明顯減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國內龍頭企業表示,短期雖面臨陣痛,但實際影響可控。此次技術封鎖反而加速了伺服電機、精密導軌等核心部件的國產替代進程。
01政策+需求雙驅動,國產替代進入加速期
高端裝備是制造業的“脊梁”,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礎。目前科創板已有超百家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齊聚板塊,囊括工業母機、工業機器人、激光加工等先進工藝裝備,下游覆蓋軌交、汽車、電力、航空、物流等國計民生重點領域,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關鍵裝備支持。在國產機床領域,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取得了顯著進展。
國產化率實現重大突破。南通國盛智科研發的五軸龍門加工中心實現國產替代,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50%;科德數控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達85%,填補航空航天領域空白。沈陽機床的i5智能系統裝機量實現了同比增長210%。近年來,華中數控在核心技術攻關上不斷取得突破,他們對標國外先進的高檔數控系統,研制的華中8型高檔數控系統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進口替代。技術攻堅實現重大突破。科德數控通過自主研發,推出KTBM 1200六軸五聯動葉盤加工中心,這臺機床實現了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它的出現,讓中國完全突破了德日等國家在精密加工領域的技術封鎖,而且將加工效率大幅度提升了三倍。同時,國產高端機床的可靠性也大幅提升。相關數據顯示,國產高端機床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從2018年的800小時顯著提升至2024年的2000小時。
02多數科創板公司表示“影響較小、總體可控”
在智能制造領域,不少科創板公司的海外營收占比并不算低。其中,均普智能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美國營收占比不高,最大的是歐洲,其次是國內。公司在美國建有工廠,目前關稅對公司的整體影響還在評估中。”據其2024年中報披露,該公司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例超七成。
先惠技術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美國出口業務相對較小,出口歐洲的業務占比最大。公司會持續關注影響。”據其2024年中報披露,該公司海外營收占總營收比例超30%。
從事硬質合金制品和數控刀具生產商歐科億證券部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刀具產品目前不在“對等關稅”范圍內,但下游客戶是否受其影響還有待評估。據悉,該公司原材料鎢主要從國內采購,供應穩定,且該公司與主要供應商均為長期合作,可通過靈活調整原材料采購方式控制原料成本,不會帶來實質影響。
在數控機床領域,科德數控表示,公司的核心技術與零部件采購均不涉及原產地美國商品,因此中國對美加征關稅未對公司五軸聯動數控機床產品成本構成沖擊。公司長期堅持關鍵功能部件自主研發,包括五軸數控系統、伺服驅動、電機、轉臺、擺頭、電主軸及系列化傳感器等,通過供應鏈本土化和國產化替代有效規避了核心零部件技術卡脖子風險,同時也降低了因貿易戰等不確定因素導致的成本波動。
在半導體領域,對于美國公布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影響,樂鑫科技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王玨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盡管關稅因素的確可能沖擊美國特定區域的市場需求,但公司業務的穩健增長,主要得益于數字化在各產業領域的深度滲透。從全球范圍來看,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海外其他區域,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催生了更多的數字化需求,這一趨勢推動了行業的持續擴張。我們的策略就是繼續拓展新的應用場景。”
瀾起科技證券部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很少有客戶要求在美國交付產品,2024年,公司在美國交付的產品營收占比小于1%,本次美國加征關稅政策對公司的直接影響很小,但對于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的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后續將根據趨勢的走向制定相關措施。目前美國加征關稅并未對其他地區銷售情況產生影響,公司經營情況正常。”
半導體設備方面,中微公司證券部相關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較小,影響總體可控。目前部分原材料需要進口,但體量不大,占比不高。”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表示,對重點行業及出口業務占比大的上市公司而言,可通過在海外低關稅地區建廠、優化供應鏈以調整生產布局;開拓新興市場、深耕國內市場實現市場多元化拓展;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產業升級;關注政策動態、參與政策溝通,以此來應對關稅沖擊,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