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對外貿易逐步顯現好轉跡象的同時,中國在今年第四季度以后的一段時期內有望維持外貿政策的穩定性,從而對全球貿易市場的復蘇產生積極影響。
在廣州參加中國規模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說,人們已經可以從15日開幕的大會上看到中國外貿向好的跡象,未來政策的穩定性對外貿產業而言非常重要,至少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都需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
他說:“中國出口企業普遍反映,國外采購商的需求比今年年初有較大的回升。但當前世界經濟的走勢還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人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著50多年歷史、超過2萬家企業參展的廣交會歷來被視為中國外貿和全球貿易走勢的“風向標”和“晴雨表”。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7日,有超過7萬名海外采購商到會,比今年4月舉行的上屆廣交會同期到會人數增長接近15%。
廣交會副主任王志平說,與上屆廣交會小額訂單、短期訂單居多的情況相比,本屆交易會上國際訂單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大額長期訂單明顯增多。
市場人士認為,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中國政府進出口政策的積極推動和中國企業應對危機能力的提升,是推動當前向好局面出現的重要原因。
從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包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穩步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改善進出口金融服務、擴大國內有需求的產品進口、促進投資和貿易互動、加強和改善多雙邊經貿關系、積極化解國際貿易摩擦等。
廣東絲綢集團副總經理王勇力說,近幾個月中國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聯合為企業提供“通關便利”服務,稅務部門也加快了出口退稅審核,外匯管理部門則簡化了出口外匯核銷流程等,“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些為我們應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保持外貿進出口平穩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說,國際市場本身的需求在恢復,但同時全球貿易環境惡化也迫切需要包括信貸、匯率等在內的一系列政策的強力扶持,而這些正是過去一年內中國政府和相關行業、企業所積極推動的。
同時,中國外貿環境的日益改善還積極拉動了進口需求。海關統計數據顯示,9月當月中國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189.4億美元,其中進口1030.1億美元,同比下降只有3.5%,環比增長17%。
然而,在看到積極跡象的同時,中國外貿產業界人士紛紛呼吁仍然需要冷靜對待近期的全球市場走勢。由于受創嚴重,全球市場的恢復將是一個緩慢而曲折的歷程,企業必須做好市場形勢出現反復的準備。
一些企業認為,未來中國各級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落實今年以來出臺的一系列外貿扶持政策,從而推動當前已經出現的復蘇勢頭得以延續。
姚文萍說,一方面,中國部分中小外貿企業仍然面臨著“融資難”問題,同時,國際市場波動也給中國出口企業和采購商帶來了日益嚴峻的出口信用保險風險,需要通過調整出口信用保險政策加以解決。同時,人民幣匯率應當繼續保持當前的穩定態勢,這也將對全球市場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