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
應對裝備制造業出現的發展勢頭快速下滑的局面,國家出臺了《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工業的宏觀管理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其它部委,對調整和振興規劃的貫徹落實,并就產業的調整和振興,已經和將要出臺一系列相關配套政策。這些工作的開展,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中國的裝備制造業何時才能止跌企穩,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強大?帶著這些問題,《裝備制造》記者專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
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產值達到了92600億元,超過了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二位。
出臺政策措施緩解經濟下滑的同時,既要面對眼前,還要著眼于未來兩三年。
《裝備制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的裝備制造業的增長速度出現了快速下滑的趨勢。作為工業的行業管理部門,你是如何看待這種現象的?針對裝備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現實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總體應對方針是什么?
苗圩: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提供基礎裝備的戰略性產業,這個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和資金密集等特點。裝備制造業也是我們國家工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保障,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形成了門類齊全、規模較大,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產業體系,也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工業產值達到了 92600億元,超過了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們在常規發電設備、港口機械、水泥成套裝備、船舶等制造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和加深,我們國內的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國內外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裝備制造業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勢頭明顯趨緩,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快速下滑,后續訂單銳減,資金鏈開始緊張,部分企業陷入了困境。出現這種局面,當然有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外部市場萎縮的影響,但是我們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由于多年的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積累和形成了來不及解決的一些矛盾和問題。由于外部因素,造成了這方面矛盾和問題的加劇。根據這種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及時出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去年的 10月份和11月份,分5次10個行業(包括裝備制造業),就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以及如何度過眼前的困難,向國務院作了匯報,國務院也出了會議紀要,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這為制訂《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打下了一個基礎。在出臺這些政策措施緩解經濟下滑的同時,國務院領導考慮既要面對眼前,還要著眼于未來兩三年,著眼于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政策措施來提升我們產業的技術水平,提升我們企業的競爭能力。
針對裝備制造業共有10多項政策措施,我們正在抓緊推動。目前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積極的顯現,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生產逐步平穩。
《裝備制造》:《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和落實,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裝備制造業將從規劃的實施和落實中,獲得哪些利好?裝備制造業能否在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止跌企穩,走上可持續發展軌道?
苗圩:為了促進金融危機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產業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高度,由發改委、工信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制訂了10個行業的調整振興規劃。這10個行業的調整振興規劃,經過多輪反復的討論,報國務院批準,已經在陸續頒布實施,目前已經頒布了6個。根據目前的形勢,調整振興規劃明確了通過兩三年努力,我們要達成的目標和任務,并且根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要達成這個目標任務所要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每個行業調整振興規劃還配套有一個關于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方向的細則(即《目錄》)。我們在規劃頒布的同時,將把《目錄》同時向社會公布。
近期我們正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與國家發改委一起,根據振興規劃的要求,抓緊研究制訂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方案。這些政策措施有些已經出臺,比如說增值稅的轉型2009年1月1日已經出臺,這項措施是非常有利于我們裝備制造業的。過去企業購買裝備不能作為進項稅抵扣,從今年1月1日開始(實際上東北地區早就開始了),在全國范圍施行。
再比如國家決定對裝備制造業實施技術改造的專項,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央財政沒有安排資金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但我們了解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積極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技術改造是一個內涵式發展道路,經過我們積極地反映,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認可,并且在今年投資當中,安排專門資金來資助企業進行技術改造。
在支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方面,還有專門針對三農問題、針對農機下鄉的政策:農民購買農機給予30%(地震地區給予50%)的購物補貼等等這些購物措施。
另外,針對裝備制造業共有10多項政策措施,我們正在抓緊推動。比如,我們正在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進口重大技術裝備的關鍵零部件以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增值稅等措施,并且基本上已經達成共識,我們一些重大裝備的某些零部件和原材料在進口環節,將免征進口增值稅。另外,我們還和財政部一起在研究大型鑄鍛件、模具、數控機床產品的增值稅,由原來的先征后退改為免征。另外,建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基金等政策,都有望在近期出臺。
目前已出臺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積極顯現,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變化,生產逐步平穩。1~4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3%,3月和4月份,單月同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0.1%和9.7%。總體上看,裝備制造業初步扭轉了增速過快下滑的勢頭,呈現出見底、回穩的跡象,當然強力的復蘇還有待各方面的努力。我們將密切關注各項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并且根據市場變化的情況做適時調整,以確保裝備制造業全面復蘇。
國務院已經決定在新增中央投資當中,每年安排200億元資金,主要以貼息的方式來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200億元中央投資可以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其中帶動對設備的采購投資大約2000億元。
《裝備制造》:技術強則企業興,加強技術改造是提升裝備制造業發展,從根本上強大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有效途徑。請問,在加強技術改造方面,國家將給裝備制造業以怎樣的政策支持?
苗圩:加強技術改造,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一攬子計劃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重大舉措。國務院已經決定在新增中央投資當中,每年安排200億元資金,主要以貼息的方式來支持企業的技術改造。據初步的測算,這200億元中央投資可以帶動全社會投資4600億元,其中帶動對設備的采購投資大約2000億元,2000億元的設備采購需求將對國產先進裝備提供一個巨大的市場。
為了用好200億元技術改造資金,我們和國家發改委,共同制訂并且下發了《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投資管理辦法》和《產業技術進步和企業技術改造目錄》。按照管理辦法,第一批屬于地方企業,地方上報的工作已經完成,兩部委已經聯合下發了項目計劃。在整個投資中,共有783個項目,總投資是 2174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是243項,總投資是575億元。第二批地方項目的申報工作已經完成,另外,中央企業技術改造項目也正在安排過程當中,我們將和發改委盡快地開展項目的下達工作,爭取5月底能夠完成審核和下達。我們也了解到,各省(不包括各地市)一年的技術改造資金大約在300~400億元。隨著技術改造項目的全面實施和新增中央投資下達的到位,對提升企業和市場的信心,擴大國內的需求,推動產業的升級,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鼓勵使用首臺套裝備,又一次得到了各部委的廣泛認可。
解決首臺套問題,"以租代賣"是一個可以嘗試的辦法。
《裝備制造》: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強大,中國的用戶應優先使用中國企業制造的設備,包括給予首臺首套以市場機會。請問,你對首臺首套是怎么看的,一些sp;苗圩:鼓勵使用國產設備,并且對國產的首臺套設備,建立用戶購買風險補償機制。這個政策在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文件當中就已經提出,有些省市為此也制訂了相應政策。但在國家層面,由于種種原因,這項政策到現在還沒有落實。在這次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編制當中,我們又一次提出了應該將鼓勵使用首臺套裝備作為重中之重的一項政策,這得到了各個部委的廣泛認可。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研究制訂鼓勵使用首臺套細則,并且已經形成了一個檔案,包括首臺套裝備的認定、試驗示范項目的申報和確認、用戶風險補償的程序、落實補償資金渠道等等。
但我們真正解除用戶的負擔,推廣首臺套的應用,光靠這一政策還是不夠的。街上的"霓虹燈"現象,可以說明這個問題。你到街上去看,裝上的時候都是挺好的,不出三個月肯定是缺胳膊斷腿,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實際上就是霓虹燈的生產企業,一賣了之,賣完以后對售后服務根本就不負責任,而使用霓虹燈的單位又對霓虹燈沒有檢修維護能力,就造成了缺胳膊短腿的現象。
怎么才能根本改變這種現象?在上一次數控機床的一個座談會上,我提出一個以"以租代賣"的辦法。霓虹燈我不是一次性付款,而是你給我裝上以后,我按月給你租金,只要是出現缺胳膊短腿,按合同規定,不來及時維修的,那下個月租金就給扣除。如果這種機制能夠建立起來,我相信霓虹燈的制造廠商,一定會認真地做好售后服務。雖然我們產品不可能沒有缺陷,特別是首臺首套,可能我們經過大量實驗驗證,也不能完全保證可靠性、質量和環保,那怎么辦呢?靠服務,海爾的成功經驗就是一典型例子。不是海爾的產品比別的廠家有多么大的優勢,最主要的是海爾的服務比別人做得好。在全國這么大的范圍內,這么多售后服務人員,能夠保持長期的一致性,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其他廠商看到了也學不走,大家都能看得到,但都學不到海爾、做不到海爾。什么叫企業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核心競爭力。我可以給你看,但你學不走。
所以我就提出來,我們不但要落實國產首臺套政策,另外我們鼓勵設備廠家建立設備的租賃公司,使用放心以后簽訂合同,不用一次性付款,可以分期付款,用這種機制來保證售后服務工作。如果這個做好,我們不但得到用戶口碑、用戶滿意,我們還可以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美國的GE也好,美國的汽車公司也好,它的資本收益都遠遠大于產品的收益。臺灣宏基集團的施振榮經常講"微笑曲線",也有專家說現在賣產品不如賣服務,道理都是一樣,就是要我們做好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