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關鍵工程與專項行動,立意新,定位準,具有可持續、可操作、可落地等特點,對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馬向暉就此接受了采訪。采訪實錄如下:問:“十三五”時期,《規劃》出臺的主要背景?
答: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順利完成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
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乏力,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給中小企業發展帶來多重挑戰。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資本、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維持高位,招工難、用工貴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緩解,傳統產業領域中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存在高耗低效、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盈利能力依然較弱,轉方式、調結構任務十分艱巨。
“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發展也面臨著重大機遇。隨著改革的深化,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舉措的加速實施,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將更加優化,中小企業發展基本面向好的勢頭更加鞏固。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市場和新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廣闊的創新發展空間。《規劃》在新的形勢下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問:新形勢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思路是什么?
答:“十三五”時期,中小企業工作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提升創業創新能力為主線,降成本、補短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法律政策,改善公共服務,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斷培育新增量、新動能,促進中小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規劃》立足當前我國基本國情和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明確提出了堅持創業興業,促進就業、堅持創新驅動,推動轉型、堅持優化結構,提質增效、堅持推進改革,營造環境的工作原則。
問:“十三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是什么?
答:今后五年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包括:
一是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整體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鞏固;結構進一步優化;年均吸納新增就業800萬人左右,吸納就業能力進一步得到發揮。
二是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發明專利和新產品開發數量保持較快增長;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與大企業協同創新、協同制造能力持續提高。培育一批可持續發展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是企業素質進一步提升。完成不少于5000名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250萬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培育一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經營管理者和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企業員工。中小企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四是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簡政放權、商事制度和財稅金融改革等取得顯著成效,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市場準入環境更加寬松,經營環境更加公平,對外合作更加務實,政務服務更加高效。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扶持和培育300個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3000個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問:“十三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將抓好哪幾項任務?
答:“十三五”時期,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
一是在推進創業興業方面,重點從培育創業主體,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加強創業載體建設,鼓勵大企業提供創業支撐,加強創業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
二是在提升創新能力方面,重點從推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加強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等方面開展工作。
三是在轉型升級改善供給方面,重點從推動中小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能力,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推動中小企業品牌建設,推動中小企業綠色發展,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推動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等方面開展工作。
四是在拓展內外市場方面,重點從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擴大開放領域,引導中小企業開拓市場,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等方面開展工作。
五是在職能轉變改進服務方面,重點從轉變政府職能,降低中小企業成本,改進政務服務,完善服務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
問:《規劃》有哪些亮點?
答:《規劃》的主要亮點是提出了“十三五”時期需要實施的6大關鍵工程與專項行動。
一是開展“互聯網+”小微企業專項行動,重點從提升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發展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強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服務支撐等方面落實工作。
二是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從鼓勵專業化發展,鼓勵精細化發展,支持特色化發展,支持新穎化發展等方面落實工作。
三是開展服務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從培育和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建設,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有效運轉,提高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創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實現方式,提升行業協會、服務聯盟、綜合性服務機構服務能力等方面落實工作。
四是開展產業集群發展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從優化產業集群發展環境,推動智慧集群建設和試點,提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集群品牌建設等方面落實工作。
五是開展中小企業管理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從推動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開展中小企業管理咨詢服務,推動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等方面落實工作。
六是開展中小企業國際化促進專項行動,重點從發揮中小企業雙邊多邊對外合作機制作用,加快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走出去”,推動開展展覽展示活動等方面落實工作。
問:如何保障《規劃》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為確保《規劃》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將采取5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在組織領導方面,重點要發揮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作用,完善跨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加強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隊伍建設以及規劃宣傳和工作指導。
在財稅支持方面,重點要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省市設立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各類社會資金支持初創期中小企業發展;各級財政統籌安排各類服務于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繼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加強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支持。
在融資保障方面,重點要推動金融市場發展,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代償補償機制建設,鼓勵和支持擔保機構加強管理創新業務,提高擔保能力,擴大低收費中小企業擔保規模。
在服務支撐方面,重點要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推動建立跨部門政策信息發布平臺和政策服務機制,支持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及推動建立中小企業維權機制。
在運行監測方面,重點要推動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的分類統計、監測、分析和發布體系,逐步建立中小企業市場監測、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以及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對中小企業發展態勢及時進行研判、科學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