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兒。”常興技術可能是專門攬瓷器活兒的企業,主要生產金剛石及CBN等超硬磨具。深圳市常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常二霞從事磨具行業二十年,去年獲得松禾資本融資,企業由生產單品開始向服務的產業鏈邁進。對于中國經濟中的現在,她有著獨到的見解。
深圳市常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常二霞
常二霞仔細研究了數據后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第二產業增加值54569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56859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快于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為47.8%,第二產業為45.9%,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首次超過了制造業。中國經濟中的最大亮點是“高端制造業不斷提高為工業服務業和商品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沃土。”
談到未來的增長動力,“內需的擴大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常二霞說,過去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外需的持續疲軟導致近兩年經濟增長放緩,同時因為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之間差異很大,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與東部地區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通過財政政策的配合持續加大對中西部投資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大引擎。
一直從事實體經濟,常二霞對產業結構調整有著切身的體會,她認為,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個別執政者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調整產業結構,企業只有通過市場的公平競爭才最具有生命力。政府如果調控就應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宏觀調控,政府支持企業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企業減稅賦。
同時,常二霞認為,企業只有經過千錘百煉才能成長。思路決定出路,單靠政府幫助,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日本、德國的企業在全球許多細分行業都是龍頭,他們何以在巨頭林立的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專業領域的持續創新就是他們發展的動力源泉。而對于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常二霞表示創新的文化和氛圍至關重要。“我們自己的企業需要怎樣的創新?誰是創新的領導者?怎樣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內生動力?怎樣將創新融合到績效中去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常二霞呼吁給予中小企業公平的競爭環境,“當中小企業不再需要為貸款而踏破銀行的門檻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中小企業在創新中國的事業中綻放出最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