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我國刀具行業持續高速增長,經歷了2009年冬天和2010年春天金融風暴的洗禮,雖然倒閉了不少小企業,但又增加了不少新伙伴,現在仍以強勁的勢頭迅猛發展,是喜是憂,業內人士看法不一。
在快速發展的背后,企業也清醒地認識到,國內工具行業高增長率中含金量并不高,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以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生產劣質產品獲取暴利。麻花鉆、錐柄鉆、絲錐、鋸片銑刀等低端市場一片混戰,而高端產品增長緩慢,汽車行業、模具行業、航空航天等行業的高、精、尖的復雜刀具大部分依賴進口。
目前,我國的金屬切削刀具已經開始從高速鋼刀具轉向硬質合金刀具的開發生產,但力度還不夠,仍以低檔居多。因此,把向高端產品過渡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來抓勢在必行,尤其是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歐洲市場疲軟,低檔工具出口受阻,從能源和原材料角度看,大量出口低檔工具已不合時宜。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消耗了全世界40%的工具材料,銷售收入卻只占全世界工具的12%~15%,這顯示不符合國家提出的資源節約型的科學發展觀。為此,“十二五”期間我國工具行業的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個態勢:
(1)高速發展勢頭銳不可擋,雖然存在宏觀調控,但仍處于持續發展階段。
(2)“速度、精度、效率、環保”成為行業共識。
(3)群雄逐鹿,競爭異常激烈。國企改制重組,外資企業紛紛入駐,民企崛起,優勝劣汰
針對上述嚴峻的形勢,國內工具行業應審時度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品檔次,開發適應汽車、高鐵、家電等有關民生的新刀具。環顧近年的機械、模具、能源等熱門行業,我國的刀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時下我國已成為世界機械制造大國,將來世界的工具市場就在中國,占領了中國市場即是占領了國際市場。
轉變理念 加快發展
切削理念的轉變包括兩個方面:思維理念和生產經營理念。
(1)思維理念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出路在哪里?近20年的切削速度提高了5~10倍,但加工效率只提高了50%~100%,原?因之一在于切削效率提高的效果被大量的非切削時間所占用。近幾年來我國的切削機床發展迅速,擁有量在世界上遙遙領先,雄居第一,但刀具行業卻遠遠落后。俗話說好馬配好鞍,若先進的機床不與先進的刀具相匹配,則高效的加工效率就得不到發揮,將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的提高,制約制造業向現代化發展。
重主機輕刀具的理念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已根深蒂固,切削技術和刀具業的落后,很大因素是企業對刀具的使用停留在陳舊的傳統觀念上,即用廉價的刀具控制成本,而不是用高效刀具通過提高加工效率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等先進切削機床,都配上相應的高效刀具,低檔刀具、假冒偽劣產品就沒有市場,中國的加工業就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現代加工中刀具費用雖只占制造成本的3%~4%,但它對總成本的影響極大,加工效率提高20%,加工成本可下降15%;使用廉價刀具雖價格下降20%,但加工成本只下降0.5%;刀具壽命延長1倍,加工成本也只能降低1.5%。于是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加大刀具投入進行高速切削加工,是提高功效、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手段,這是近年來切削理念的一次飛躍,但愿這種理念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
(2)生產經營理念 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保守理念在我國現代高效刀具的發展中所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技術落后的影響。從傳統的標準刀具發展到現代的高效刀具,中國刀具工業??歷了一場脫胎換骨且充滿重重困難和艱辛的變革過程。這種變革的過程使一些企業退縮了,不是迎難而上,而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對此應認識到變革是時代的需要,不變則退或死。我國的制造業正以驚人的速度飛快發展,僅以汽車制造為例:從1956年到1992年花了36年時間,才發展到100萬輛,而1992~1996年只花了4年時間就生產150萬輛,以后更是成幾何級數的發展勢態,2008年已突破1000萬輛,中國成了全球汽車生產大國,汽車是龍頭行業,它的迅速發展,帶動相關行業被動式同步發展。一個龐大的現代化制造體系,已在中國拔地而起,所以,不論從我國工具行業自身的生存空間,還是從我國整個制造業提高競爭力的全局需要看,刀具企業加速結構調整推動高效刀具的發展已刻不容緩,停滯和墨守陳規的結果就是倒閉。只有改變生產經營理論,從傳統的標準刀具籠套中解放出來,制造適應市場需求、適銷對路的高效刀具才是坦途。
注重選材 提升質量
在機械加工中,切削加工是最基本而又最可靠的精密加工手段。21世紀機械制造業的競爭,本質上是精密高速切削的競爭,這種競爭是全方位的。目前,隨著高剛度整體鑄造床身、高速運算數控系統和主軸動平衡等新技術的采用,以及刀具材料的不斷發展,現代化切削技術正朝著高速、高精度和強力切削的方向發展。刀具材料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我國制造業數百萬臺昂貴的數控機床生產效率的高低和加工質量的好壞,也直接影響整個機械制造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高低。“企業的紅利出在刀刃上”形象地表征了刀具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刀具材料是刀具工業的基礎,刀具材料的發展對刀具切削性能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好的刀具材料,好的刀具從何而來?高效切削從何而來?1900年高速鋼問世,使切削速度較原合金鋼刀具提高3倍;20世紀中期推廣使用的硬質合金刀具,又使切削速度較高速鋼提高2~3倍;現在使用的立方氮化硼和陶瓷等超硬材料刀具,又使切削速度提高數倍。現在的刀具材料主要有高速鋼、硬質合金和超硬材料三大類。
(1)高速工具鋼GB/T9943-2008《高速工具鋼》將高速鋼分成三個檔次:即低合金高速鋼(HSS-L)、普通高速鋼(HSS)、高性能高速鋼(HSS-E)。所謂低合金高速鋼是指鎢當量(W+2Mo)小于12%但必須≥7%的高速鋼。此鋼??過適當的熱處理,硬度可≥63HRC,在軋制麻花鉆、機用絲錐等低速切削刀具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國內不少刀具專家則不認同,他們說低合金高速鋼不符合高速鋼性能要求,涉嫌假冒偽劣,在國際上聲譽不好,應該把它從高速鋼中驅逐出去。事實上,HSS-L自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問世至今,在全國各地,特別在江浙,假冒偽劣非常猖獗,用合金鋼冒充低合金高速鋼,明知道不屬高速鋼,在商品上還堂而皇之地標上“HSS”,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HSS-E是在HSS的基礎上適當增加Co、V、Al等元素,并相應提高C,以提高其硬度和紅硬性。材料的價格雖貴,但在切削難加工材料時突顯其能。由于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和難加工材料的迅速發展,HSS-E的應用還會逐漸增加。
粉末高速鋼力學性能較冶煉高速鋼顯著提高,強度可提高20%~30%,韌性提高1.5~2倍。并且安全性、可靠性強,刀具壽命是HSS鋼刀具的幾倍仍至數十倍,國外早已普遍運用,但國內至今很少采用。
(2)硬質合金 高速鋼稱霸刀具材料100多年,時下由于高速切削、干切削、硬切削的飛快發展,硬質合金成了刀具材料新霸主。近年來因添加稀土金屬的硬質合金、納米技術的應用、提高強度和韌性的超細顆粒硬質合金和超硬涂層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顯著提高了硬質合金的高效切削性能,大大拓寬了硬質合金的應用領域,現在高效先進刀具,基本上是硬質合金的一統天下。
(3)超硬刀具材料 這類材料主要指陶瓷、立方氮化硼、金剛石。它們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故可提高切削效率,近年來在制造業的應用范圍逐漸擴大。超硬刀具及其材料國內均有生產基地及供應商,關鍵問題看用戶是否誠心使用。在模具加工業中,超硬刀具發揮了重要作用,深信這類刀具材料將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好的刀具材料必須有好的熱處理作支撐。比如王牌高速鋼M42的應用就是如此。目前對M42鋼使用上存在兩個誤區:一是盲目追求高硬度;二是公式化的熱處理工藝。超硬高速鋼并非一定要超硬度。M42鋼通過適當的熱處理,可以達到68~70HRC,如此高的硬度對大多數刀具來說是不適用的,刀具壽命歷來不依硬度高低論英雄,我們追求高硬度,但不唯高硬度,要在滿足韌性的前提下力求高硬度。雖是同一牌號的高速鋼制作不同的刀具,熱處理工藝應該有所不用,即應提倡熱處理工藝個性化,公式化的熱處理工藝已經?落伍。
PVD、CVD等表面強化技術在刀具上獲得重大發展,就連硬質合金等超硬刀具也要錦上添花。但應切記,再好涂層必須有好的前處理作支撐,如硬度低下或過熱超標的高速鋼刀具,涂層不會有好結果。所以要想使表面強化好,基礎一定要打牢。
科技創新 趕超強國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全世界制造業競爭的核心,誰辦企業不想賺錢?原材料及能源等價格的上漲,工人工資及相關費用都在上漲,產品銷售價永遠跟不上成本的增加。所有的工具行業都面臨生存和發展的考驗。因此必須想法設法提高勞動生產率,走科技創新之路。
發達國家長期保持經濟強勢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據統計,全球科技開發投資中,西方七國占90%,其中企業的投入占70%以上,所以全球的知識產權80%為西方七國和跨國公司所有。發達國家憑借這個優勢,在產業鏈的高端科技上壟斷資本。現代工具企業,承擔著提高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重任。所以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在刀具新材料、新涂層、新技術、新工藝以及工具專用數字化制造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發,開發出一代又一代的高效刀具,牢牢占據了國際刀具的高端市場,在國內也有幾十家國外刀具制造商經營著他們紅火的刀具。我國的上工、成量、哈量、漢工、恒鋒、株洲鉆石、廈門金鷺等知名工具企業,開發的葉根槽銑刀、硬質合金齒輪滾刀、圣誕樹銑刀、八角形銑刀、硬質合金模塊式刀、波刃型立銑刀、非標槽刀,以及適應高速切削刀具用的HSK刀柄、雙頭端面刀柄等都頗具殺傷力。國內很多企業雖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但與國外著名企業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加大開發力度,將刀具創新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來抓,在復雜、高效刀具制造中邁出堅實一步,為趕超世界強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加強服務 穩固市場
對于刀具行業而言,僅有高質量的品牌產品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向客戶提供全面的金屬切削解決方案。刀具制造商應盡快地從單純供應標準刀具產品轉向生產個性化先進高效刀具的戰略轉移,并提供服務。
說起服務,大家自然就會想到產品的售后服務、技術服務之類的業務,但我這里講的服務是一種創新的理念,它關系到企業的經營模式。簡單地說,產品型企業把??材料加工成刀具賺取加工費;開發型企業是既出售刀具又提供技術;服務型企業不僅出售刀具,同時還提供技術支持等服務。
國外一些刀具生產商的做法值得借鑒,比如,今年4月1日,山特維克可樂滿大中華區成都培訓中心正式開業,邀請國內外知名刀具專家授課。繼2004年上海效率中心成立以來,山特維克可樂滿公司已陸續在天津、廣州、西安等地開設了培訓中心,并在上海成立了應用中心。這一系列的舉措,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培訓和服務,還可以與業內同仁一起溝通交流、分享經驗,共促刀具業的長足發展。
在現代制造業日益細化的今天,刀具企業需要延伸服務,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這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之舉。“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不能低估輿論、廣告的力量。在計劃經濟時代,受“小而全”,“大而全”的影響,就工具行業相關的企業來說,都有自己的工具制造車間、甚至分廠,除了在市場上采購一些標準刀具外,其他刀具都由自己解決,認為沒有必要向工具行業提出服務要求。如今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不僅撤掉了工具車間,而且連工具修磨部也沒有了,就連工具工程師、工藝師都在減員之列,其目的是突出主業,加快發展,這是制造業與時俱進的一大進步。但是制造業內部的工具、工藝的業務還得有人管。來填補這個空缺定當是工具制造業,即專業化分工。這種分工要求工具企業敢于改革創新,要跨越傳統的工具售后服務的老套套,展現現代工具企業的新風姿。
在現代制造業的框架下,工具企業今后的發展之路,只能通過提升其為制造業進行全方位服務的能力,才有可能成為制造板塊產業鏈中穩定的合作伙伴,從而獲得穩定可靠的市場份額。
作者:江蘇鎮江拓普工具公司 趙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