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良的“德國造”,是德國的驕傲,也是世界對他們的贊許。歐洲制造,也同樣具有高質量、高技術的特點。
在華歐盟企業認為,它們相對于中國本土公司的主要優勢分別是產品質量(73%)、產品創新和設計(70%)以及管理效率(69%)。尤其是在工業品和服務行業,有82%的受訪企業認為產品的質量是主要的競爭優勢。
在世界機床業界,歐洲機床工業憑借高度創新、多元化和精密產品等優勢,在世界機床市場中多年來保持領先地位。CECIMO總干事FilipGeerts就表示:“我們的良好信譽是建立在創新和為海外工業提供高質量制造解決方案的基礎之上的。”
歐洲制造在中國的口碑的確可以與高端相關聯。德馬吉、斯萊福臨,這些品牌在業內已經耳熟能詳,其產品儼然也成為高端制造的代名詞。雖然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雖然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世界制造強國有將制造業視為夕陽產業的論調,雖然不可否認世界制造業確實存在梯度轉移的現象,但歐洲機床界顯然并沒有輕言放棄自己在制造業的地位。在熟稔自身特點、堅持自己優勢的基礎上,歐洲機床界為自己籌措了這樣的未來:“建立一個歐洲知識型加競爭力并不斷發展的制造業,我們必須在歐洲保護這一主要行業。”同時,他們還充分堅持并擴張自己的優勢,CECIMO呼吁,要在高精尖機床制造方面,爭取將全球市場占有率提高到80%。
實際上,在高端機床的研發、生產、制造方面,中國一直是一個缺失。雖然這幾年中國機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數控化率在不斷提高,但是在高端機床方面,中國一直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特別是從歐洲進口。2010年,我國機床產品貿易逆差80.42億美元,同比增長81.07%,創近年新高。
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歐洲機床界還為迎接新時代做出了很多努力。在“2020年的歐盟:旨在建立智能,環保市場”的戰略指導下,歐洲機床已經開始將“綠色、環保”作為他們的一個主打牌。
據來自德國的最新消息,德國西門子集團與國家發改委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中國將支持其進行包括節能、智能輸電、碳捕獲技術和可持續交通系統等多個領域的綠色技術開發。智能電網、電動汽車,這些都是中國于去年剛剛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容。當一些中國裝備企業還在進行諸如“怎樣為新興產業配套”、“配套的方式及途徑究竟在哪里”的討論時,西門子已經捷足先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