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取消了主要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對APT、氧化鎢和鎢鐵等產品加征出口關稅。中國外貿順差大,外匯儲備比例高,這些曾受到其他國家的質疑。從2008年開始,國家又提高了主要出口產品的關稅,其中主要鎢品的出口配額提高了1倍。2008年主要出口鎢產品大幅減少
前11個月出口金額同比減少7.7%
2007年中國鎢產品出口額為9.3億美元,較2006年增長6.4%。2008年1~11月出口額為7.6億美元,較2007年同比減少7.7%。12月份出口形勢沒有好轉,因此2008年出口額將低于2007年。
主要出口鎢產品大幅減少
2008年1~11月中國出口APT4717噸,較2007年同期減少7.99%;1~11月累計出口鎢鐵4721噸,較2007年同期減少16.19%;1~11月累計出口三氧化鎢4385噸,較2007年同期增長10.54%;1~11月出口鎢的氧化物及氫氧化物3500噸,同比減少43.24%。多數鎢產品出口都出現了下降。出口鎢產品成本分析
從鎢精礦生產出APT,除了原料成本外,還要加17%的增值稅,扣減13%的礦產品進項稅,然后就是出廠價格。如果出口到海外,還要增加海運費和10%的關稅成本。在鎢精礦價格為5.6萬元/噸的情況下,APT出口價格相當于190美元/噸(美元兌人民幣=1∶6.8)。鎢工業面臨的問題
出口配額出現剩余
2001年,經貿委、外經貿部公布《鎢品、銻品出口供貨企業資格認證暫行辦法》,出口配額開始執行。我國鎢貿易告別了無序出口的局面,僅有獲得認證的企業才能夠享有出口權。隨著鎢業治理整頓力度加大,以及國內外需求恢復推動,國內鎢精礦價格上漲,出口價格上漲,貿易形勢好轉。
為了保護鎢這種優勢戰略資源,出口配額逐年減少。但企業的2008年配額數量出現剩余,多數剩余1/2左右,而往年企業出口配額不能夠滿足需求。配額起步到保護資源,是控制出口量的目的。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
第一,需求減少。受金融危機加劇影響,2008年9月后需求萎縮嚴重。但據國外的主要消費商反映,2008上半年需求仍然正常。
第二,走私加劇。2008年以來,總有低價鎢產品沖擊市場,這部分產品多來自走私。在出口配額和關稅管理下,走私有抬頭趨勢。通過走私,APT和氧化鎢逃避10%出口關稅,鎢鐵20%出口關稅,利益可觀。2008上半年APT價格高達13萬元/噸,走私利益1.3萬元/噸。鎢鐵價格高達15萬元/噸,走私利益更是達到3萬元/噸。正是因為利益的驅動,導致了走私貨物沖擊市場。
另外,保稅區沒有進出口關稅,在關稅高企的情況下,相對于區外有顯著優勢。2008年出口量同比減少,但1~11月中國進口鎢礦砂及精礦9497噸,較2007年同期增長9.83%。這與保稅區的設置不無關系。
中國是全球鎢需求的主要供應國,中國鎢的儲量第一,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在全球鎢市場舉足輕重。要發揮我們的優勢,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觀,從維護國家利益的角度出發,制定有利于鎢工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