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磨床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自動化也成為了磨床未來發展的一個熱點。但在追求自動化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清楚的一點是,實現自動化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無非是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化的降低生產成本。主要應考慮兩個因素,首先是機床本身,其次是加工工藝。
自動化的實現程度對機床本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是所有的設備都具有這些功能。機床需要具有一個模塊化的設計,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來進行柔性化的加工。除此之外,機床還需要具有非常高的運算速度,以及非常廣泛的接口以增強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匹配。
另外,加工工藝對自動化系統來說也同樣重要。自動化要實現的是一種無人化的操作,從送料到加工完成,其間的各個步驟都需要借助人工去實時檢測。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如何干預機床做出調整呢?我們將這個過程分為pre-process、in-process和post-process,即磨前、磨中和磨后,目的就是能夠進行穩定、可靠的生產,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不能實現機床自動化的加工。
目前,對大批量生產要求最高的是汽車行業,因此對自動化程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如國內最大的汽車動力轉向器的生產廠荊州恒隆公司,每年生產約 10幾萬到20幾萬件的產品,他們選用的是哈挺公司旗下的TSCHUDIN3合1磨床,此機床配備走刀上下料裝置,配備MARPOSS磨前測量裝置、在線測量裝置及磨后測量裝置,整個生產過程的控制實現真正的自動化生產,將原來需要3次裝夾的加工合成為一次裝夾完成,同時加工節拍縮短了5倍以上。
在全球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對任何一臺全自動化磨床來說,一個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擁有一個數字控制系統。數字控制系統是自動化磨床的前提。有了數控系統之后還需要別的部件,如優化的軟件,一些附件,如測量系統、修整系統、冷卻系統等。
一般來說,磨削加工是機械加工中保證最終工藝尺寸和精度的精密加工,這就要求磨床具有很高的制造和裝配精度。現代制造業對磨床的要求還不僅限于此,還要求磨床有很高的自動化程度,但是如果有人問磨床具備什么樣的功能才能稱得上是自動化的磨床,因為磨削工藝千差萬別。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不能以機床的功能或裝備入手,而應該從自動化目的入手,其目的無非四種:首先,自動化以達到人工(或者說非熟練技工)不能達到的精度;其次,自動化以達到人工不能達到的產品精度一致性;第三,自動化以達到人工所難以達到的效率;第四,自動化以縮短人工所帶來的設置、調整和裝卡的時間。
自動化不是目的,數字控制系統,自動檢測裝置,自動補償系統,自動上下料等,要根據產品的加工工藝、制造精度和生產效率而定。由于精密鑄造和鍛造工藝的發展,民用產品規模生產,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等因素,人們對磨床自動化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