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近百家風險投資機構,攜帶200億元資本云集近日在安徽合肥召開的2009年中國中部創新經濟與企業融資論壇,力圖在中部尋找商機。9家中部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論壇首日即與投資機構簽下投資意向協議,簽約金額超過2億元。
專家們指出,在以內需經濟、低碳經濟為特點的后危機時代,具備人口、資源、傳統產業、科研等優勢的中部地區創新產業崛起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中部創新經濟潛力巨大
中國國內最早成立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之一的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借本屆論壇召開之際,與安徽省乃至周邊中部地區的創新型企業進行了廣泛接觸,并已初步圈定進一步考察的范圍。
“隨著國家擴大內需、關注民生政策的導向,以及產業由東部地區內遷、中部城市化進行的加速,中部將成為金融危機后,潛力巨大、風險投資機構最看好的地區之一。”集團直接投資業務執行合伙人黃青說。
臺灣證券柜臺買賣中心陳樹此次專門赴中部地區進行實地走訪,他說,中部地區經濟具有“GDP增長態勢良好,正在逐步提高”“產業基礎落后,結構正在優化”的兩大特色,這為風險投資機構尋找“目標”留下巨大的空間。
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指出,中國經濟下一輪發展必然走“內需型經濟”“低碳經濟”。中部地區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科技力量雄厚, 在擴大內需、產業提升方面具有相當潛力。此外,隨著高鐵等快速交通的普及,中部在空間上縮小了與中部的距離;隨著信息技術日益發達,中部與世界的距離也不再比東部遙遠。“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中部創新經濟的崛起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
總部設在香港地區的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參與承辦了本屆中部創新經濟與企業融資論壇,以及與此相關的風險資本―項目對接會。此前,這個研究所從2005年開始已經在合肥成功舉辦了四屆風險投資論壇。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院長陳工孟說,中部和東部地區在發展風險投資方面具有互補性。中部地區在傳統產業、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科研力量等方面具有優勢,但缺乏創業人才、資本優勢、體制機制創新。優劣勢與東部地區在某種程度上正好相反。中部與東部的區域合作具有戰略意義。
風險投資關注中部多個熱點領域
深圳高特佳投資集團直接投資業務執行合伙人黃青介紹說,現代服務業(包括物流配送、金融信息、設計、中介)、健康醫藥產業、基于網絡技術的新經濟模式、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創意產業、傳統行業的產業升級、新農業等領域是風投機構在中部關注的熱點行業。
北極光創投投資合伙人李立新指出,他們在中部最看重的是通信、半導體、軟件服務,互聯網及新媒體,新材料,可替代能源和清潔技術,生命科學及健康領域,消費品及新型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等七大行業。
但是風險投資業內人士也紛紛指出,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中部地區發展創新型企業仍然面臨諸多問題。
黃青指出,中部區域經濟面臨一些難題:包括產業結構不合理,原材料工業、資源、裝備等仍以初級產品為主,加工業技術含量低,產業配套能力不強。企業經營理念、管理水平不強。缺乏現代服務業。人才流失嚴重。觀念保守、難于創新變革。
黃青說,中部創新產業崛起的重要途徑就是要靠技術、產品、模式、服務、管理、制度創新。
亟待出臺實質性措施推動創新
專家們呼吁,中國中部目前亟待出臺實質性措施推動創新型經濟發展。
陳工孟指出,中部在新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實現發展,第一要抓如何培養與挖掘一批創新型中小企業,培養出像阿里巴巴、無錫尚德、百度、新浪這樣的新興企業。
要實現這一目標,他建議,首先要大力營造鼓勵創業的氛圍與適合創業的社會環境,能夠“容忍失敗”。地方政府應該考慮出臺一些可操作的政策,讓一大批有潛力的技術專家從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來創業,包括保留“出來創業”的科研人員三到五年的職位,如果創業失敗了,允許他們回到原單位,工齡照算。同時要對院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一些補償機制或成立“科技人才創業失敗回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