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拉閘限電,一邊是鋼價不斷被推高。看上去,中國鋼企已經嘗到了節能減排的甜頭。
然而,在面對鐵礦石談判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時,業內還是表現出了顧慮。“從長遠來看,鐵礦石價格的控制權很難改變,而在上游資源的獲取上,我國企業目前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位鋼企人員如此說。
限產令后鋼企推高價格
9月14日,寶鋼股份(600019.sh)公布了10月產品價格政策,主要產品小幅上漲100元-380元/噸。第二天,國內大型鋼企武鋼就緊隨其后,也對外發布了10月的鋼材產品出廠政策,主要產品上漲100—400元不等。
據悉,從7月份限產令出臺后,寶鋼的鋼鐵產品價格漲幅為5.6%,同時其粗鋼產量卻降到了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國內粗鋼產量5164萬噸,同比下降1.1%,年內首次出現負增長;日產粗鋼166.58萬噸,較上月減少0.32萬噸。
“實際上限產之后,鋼價一直都在漲,不過之前以及現在的推動力主要是節能減排帶來的生產上的減產,但是如果我們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變化,這次的漲價因素里還有對下一季度供需關系的樂觀判斷。”我的鋼鐵網分析師李涵說。
齊魯證券分析師周濤也向記者表示,節能減排限產目前仍然是推高鋼價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近期河北等地加大了節能減排的實施力度,對部分鋼廠實施限電停產。市場預期未來鋼材供應下降,貿易商開始囤貨推漲價格。
漲價的另一推手
然而,鋼鐵企業提價的原因并非僅僅是限電限產的政策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寶鋼、武鋼兩大鋼企漲價后,線材、螺紋鋼等部分鋼材價格已經連跌了幾天,節能政策的拉漲作用已然趨弱,下一階段國內市場對鋼材產品硬性需求逐漸開始成為鋼企下一步漲價的主要推動力。
蘭格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對記者表示,每年的9月和10月都是鋼材傳統的銷售季節。同時,今年我國受洪澇災害區域比較多,下半年的重建工作需求大于往年,且都必須趕在霜凍之前加緊施工,各類建筑工程項目都將會隨之提速,這在9月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帶來鋼材需求的增加。相較而言,我國南方建設時間較長,在需求量上可能更大。
在侯志蕓看來,政府督促開發商加快開工,落實政策性住房,特別是災后重建和保障性住房,這對鋼材需求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正是對下一階段鋼材需求量的樂觀情緒使然,從8月份開始鋼鐵行業的訂單指標已經回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鋼鐵行業PMI新訂單指標和新出口訂單指標環比迅速回升,鋼鐵企業新訂單指標大幅回升,與7月份相比上升了18.8個百分點,達到55.5%。
鐵礦石四季度降價成定局
與此同時,大規模的節能減排似乎給鐵礦石談判帶來了利好。據了解,力拓已同意從第四季度起將鐵礦石價格下降13%,對于下周即將確定價格的另外兩大礦山,降價已成定局。
侯志蕓說:“價格在之前就已經差不多定了調子,現在的季度定價市場化因素更多,四季度的價格肯定不能達到上半年那個價位。”
公開數據顯示,自第二季度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就持續下降。5月份下降近3%,而到了6、7、8三個月,鐵礦石進口的降幅都在10%以上。
蘭格鋼鐵網的統計數據表明,受節能減排影響,今年余下的幾個月鐵礦石進口量將比上半年最高月進口量降50%。
此消彼長之下,“三大礦山恐慌”、“中國反擊”的言論陸續出現在各大媒體上。但是,對于大規模節能減排帶來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心理優勢,浙商證券分析師代鵬舉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采取的這種措施其實是一種短期行為,強制性的減產,而不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整合資源去優化生產行為,其行為與鋼廠檢修一樣。特別是我國鋼鐵生產原本就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這種節能減排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而某鋼廠的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里也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鐵礦石價格的控制權很難為我們改變,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一是要調整國內這種鋼鐵行業的產業結構,加強整合,另一方面要走出去獲取上游的資源。而在上游資源的獲取上,我國企業目前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