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我國鋼鐵龍頭寶鋼集團公司網站刊登其2010-2015年發展規劃綱要,計劃2012年公司粗鋼生產能力達到5000萬噸,2015年達到6600萬噸以上。寶鋼最新的產能目標,比之前的戰略規劃產能低了許多。
寶鋼調低目標
2007年,寶鋼集團曾表示,到2012年形成8000萬噸的產能規模,銷售收入達500億美元以上,利潤總額50億美元以上的目標。
對于產能目標的改變,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表示,之所以調整產能規劃目標,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寶鋼更冷靜、更謹慎了,一定要按經濟規律辦事。
寶鋼表示,在新一輪規劃期內,內外部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世界經濟的復蘇進程崎嶇,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實質性轉型,也將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在產能嚴重過剩、同質化競爭加劇、資源成本高企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國鋼鐵業將進入與低盈利時代相適應的低速發展階段。
擴張或將繼續
"中國鋼鐵產業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擴張期。"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鋼鐵分析師赫榮亮表示,寶鋼調低產能規模,一方面是行業利潤下降,今年下半年鋼鐵行業將出現比較困難的局面;另一面,也有國內鋼鐵產業發展的問題。寶鋼的調整,也是對國內鋼鐵環境的一種調整,它判斷自己無法完成重組目標。盡管國內政策一直在推進行業重組,但有突破性的跨區域重組很少,而這正是寶鋼賴以擴張的方式。 赫榮亮指出,從一個產業發展軌跡來講,我國鋼鐵產業仍處于擴張期;而隨著產業發展進入飽和期,單個企業的擴張仍不會停止。在高度成熟的市場,將出現巨無霸的企業。"未來中國鋼鐵產業將誕生這樣的企業。"
重新規劃鋼鐵路
此前不久,新鞍鋼集團也發布了新規劃,計劃"四個轉變":在增長方式上,從投資新建為主向投資新建與兼并重組并重轉變;在產業布局上,從內陸發展向沿海發展和國際化經營轉變;在自主創新上,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在對外輸出上,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轉變。
寶鋼和鞍鋼齊齊改變此前的發展戰略,充分表明,我國鋼鐵業已到了新十字路口。
6月22日,財政部宣布取消部分"兩高"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而在6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除國家已批準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外,2011年底前不再核準、備案任何擴大產能的鋼鐵項目。"
6月29日,鋼之源主力合約熱卷收4092元/噸,跌81元,螺紋收3895元/噸,跌84元,鋼價還在繼續漫漫跌途。受大盤大跌影響,以武鋼、寶鋼為首的鋼鐵股價,都跌到了今年以來的最低點。無論是國內市場環境,還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因素,以及鐵礦石巨頭的要挾和國際經濟環境,都在迫使我國鋼鐵業發生深刻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