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泉州市首屆海峽兩岸五金商品交易會開幕前夕,臺灣五金商業公會聯合會副理事長陳森茂和臺灣手工具行業公會理事長謝慶豐,就海峽兩岸五金行業所共同關心的問題,與大陸五金業界進行了誠摯友好的會談。在會談中,兩位臺灣商會領導人特別提到兩岸五金產品的質量差距。首先,大陸五金行業要認識到這些差距,要正視這些差距,以五金工具為例,他們講了如下觀點:
臺灣五金工具行業在過去十年中順利完成了產品的升級換代
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臺灣工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主要依靠價格低廉的優勢,搶占歐美市場。當時臺灣工具產品的品質比較差,出口產品以DIY家用工具為主。從20世紀90年代起,臺灣五金行業立足于產品的升級換代,大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加強研發力度,努力開發附加價值較高的新產品。目前,臺灣手工具產品的款式和質量完全可以與歐美、日本等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的產品相媲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臺灣的氣動工具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臺灣的氣動工具產品,無論在品質、價格、服務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許多臺灣制造的氣動工具都已進入了歐美和大陸市場,臺灣的氣動工具出口在國際貿易中占有相當大的份額。與此形成鮮明的對照,臺灣的電動工具已逐步被大陸生產的電動工具所淘汰,大陸的電動工具產品由于售價低廉,在歐美家用電動工具市場上占有明顯的優勢。
大陸工具的升級換代已成為當前行業所面臨的迫切課題
臺灣同行認為,目前大陸工具行業的現狀與20年前臺灣的情況十分相似。盡管大陸近年來生產技術和企業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大陸手工具產品仍然主要依靠價格低廉的優勢占據國外家用工具市場。產品的附加價值低,企業的經濟效益也不高。因此,大陸企業必須將產品的升級換代列為當前最主要的任務。只有不斷提高產品的檔次,大陸企業才能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