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透露,全國兩會后,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等中央部委紛紛成立調研組奔赴地方,檢查中央系列經濟提振措施落實情況。此后,中央再派24個檢查組赴各地,對今年新增中央投資進行全程跟蹤。財經人士分析,此輪大規模密集調研活動,將為下階段中央應對金融海嘯的宏調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據了解,自3月底開始的這一輪檢查為期一個月,24個檢查組采取駐地檢查和巡回檢查兩種方式,對投資量大、投資項目多的省市,采取巡回檢查方式,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將作為檢查重點。
部委派員深入地方摸底
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下旬,中央紀委監察部等部門已派出第一輪24個中央檢查組,檢查地方落實4萬億元投資的情況。
據報道,第一輪檢查中,沒有發現將新增中央投資用于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以及用于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項目等嚴重違反規定的情況,也沒有發現索賄受賄、貪污私分、截留克扣、挪用擠占等違紀違法行為。但一些地方存在前期準備不足、申報與實際情況有差異、擅自擴大或縮小建設規模等問題。
據了解,自3月下旬以來,中央宏觀調控的主要部委都加入了調研行列。這些部門分別派出由正副部長或主管司局長帶隊的調研組,深入地方展開多個領域的調研。其中國家發改委、統計局、人民銀行重點是摸底地方的整體經濟形勢、政策落實及企業運營情況,商務部側重調研流通外貿領域,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則考察房地產市場,人保部則重點關注就業情況。
自去年第四季度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沖擊全面顯現之后,中央快速做出反應,提出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應對方案,并在全國兩會前夕陸續落實。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兩會上進一步明確了政府應對當前經濟危機的種種政策。分析家認為,中央各部委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具體落實政策,跟蹤新動向。
分析保增長措施成效
經濟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微妙的時間窗口。歷史經驗表明,從政策出臺,傳遞到制造業,拉動需求增長,擴大產能,乃至最終實現投資增長,大約需要3個至6個月時間。而現在距離去年11月中央宣布4萬億元投資計劃已3月有余,政府采取的這些措施開始顯露效果。這一輪大規模調研正是在這樣一個時間背景下展開的。
他們強調,雖然國際經濟走勢存在不確定性,但國內市場信心正在明顯復蘇,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初步顯現積極效果。今年春節過后,內地資本市場率先出現活躍跡象,政府投資的擴大使一季度企業庫存開始減少,鋼材、銅等生產數據價格略有上升,居民消費保持正常增長,尤其是用電量的快速回升令人振奮,但這種增長是震蕩性回升還是觸底回升,跡象仍不明朗。中央將通過調研對經濟復蘇的勢頭進行摸底,進而為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
中央部委調研九大重點
1.中央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及成效,對下一步特別是上半年經濟走勢的判斷,并聽取地方政府、企業對下一步中央宏觀調控的建議;
2.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需求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3.新增中央投資項目進展及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情況;
4.房地產市場情況;
5.外貿進出口形勢;
6.強農惠農政策落實情況;
7.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8.當前就業的總體形勢;
9.科技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