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于2008年12月1日結束的歐盟REACH 預注冊,已經完成預注冊的中山企業不多,那么未注冊的企業該如何應對這項貿易壁壘?日前,在由PONY 譜尼測試機構主辦的“2009國際最新環保法規系列研討會”上,有關專家向中山企業界人士講授應對措施。
部分企業對新規反應“遲鈍”
據了解,歐盟REACH 法規涉及面很廣,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化學原料及制品,包括化工、服裝、輕工、電子等大產業,幾乎覆蓋所有產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復雜的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目前我市已通過預注冊的企業不到20家。除了注冊費用成本較高之外,缺乏及時獲取法規的渠道、企業對REACH 法規有許多認識誤區,也是目前企業“反應遲鈍”的重要原因。
未預注冊企業如何補救?
據相關專家介紹,隨著歐盟REACH 法規的深入推進,尤其是15項高度關注物質SVHC的確定,對機電、五金、紡織品、玩具、建材等行業影響逐漸顯現,但不少中山企業仍未做出有效應對,這意味著今后幾年,這些企業將面對采購商發來的大量原材料安全數據調查表,使企業陷入相當被動的局面。
據介紹,根據REACH 法規,完成預注冊的企業可以享受3年半、6年、11年不等的注冊過渡期;同時,可以一邊完成正式注冊的程序,一邊繼續向歐盟出口產品;也可以為沒有預注冊的企業提供有償使用出口權。如果企業未通過預注冊,即意味著錯失3-8年的緩沖期,企業產品不能直接出口到歐盟,而且直接進行注冊需要購買大量數據,注冊成本也將大大提高。
“雖然現在預注冊已過期,需要注冊的企業也可以向已注冊的企業購買相關單項高關注度物質的噸位份額,這樣在出口產品時也能獲得相關的權利。”有關專家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