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除中國以外,國際機床行業市場均處于下降的狀況。尤其是發達國家,過去排在我們前面的都以40%左右的幅度下降了。
但就在哀鴻遍地之時,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的表現卻特別突出。2009年銷售收入和產值達到了3800億元,同比增長12%。
一枝獨秀的表現,吸引了世界同行的目光。在近距離了解中國機床行業的同時,他們也發現,國內機床廠商的實力已然非昔日吳下阿蒙。
汽車火爆拉動
今年以來,在世界機床同行感受到市場復蘇的時刻,中國的機床市場卻好似進入了“盛夏”。記者在今年上半年接到的企業普遍反映是訂單增長迅猛,產品供不應求。
首先是產銷高速增長。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對行業內230家重點聯系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1~3月份本期新增訂單達到111.9億元,3月份新增訂單36.7億元,3月末在手訂單227.1億元。
除了產銷的高速增長,企業利潤較同期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根據國統局數據,2010年1~2月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近一倍,其中木工機械利潤增長近三倍,利潤增長超過100%的還有金切機床、量刃具和機床附件三個小行業。但機床工具行業平均產值利潤率為4.9%。
還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市場顯示出各檔次產品的需求量全面增長,并非只是高端產品市場活躍。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金屬加工機床產值數控化率為47.3%,同比降低2.3個百分點;金切機床及數控金切機床平均單價分別同比降低2萬元和9萬元;成形機床及數控成形機床平均單價分別同比降低2萬元和4.5萬元。這些數據反映出市場對低端產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在記者向多家企業詢問是什么原因導致一季度高增長的問題時,一致反映是,主要訂單均來自汽車及零配件工業,它對高中低檔機床都有很大的拉動作用。
此外是國家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制定的產業三年調整振興規劃以及重點發展領域重點項目的實施繼續產生需求。能源、船舶、鐵路、航空、工程機械、兵器、農機等行業仍有持續投資。這些行業對大型機床、中高端機床有一定的需求拉動。
還有就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投資者暫緩了一些項目的實施,2009年底、2010年初市場前景明朗,企業信心增強,開始加快投資,產生了投資的累積爆發,民營資本在這次投資熱潮中表現活躍。
但這也引發了供應鏈緊張的問題。原材料供不上零件加工,零部件供不上主機。實際上不僅僅是國內供應資源緊張,一些進口零部件也出現脫銷的情況。
單價下滑
今年一季度機床工具行業出口已實現正增長。統計數據現實,一季度機床工具出口總額13.8億美元,接近2008年同期的15.3億美元。
具體來看,機床工具行業十個小行業,除機床零部件出口額同比仍為負增長外,其他小行業出口額同比均轉為正增長。切削工具與磨料磨具的出口額均超過2008年同期水平。磨料磨具出口額同比增速最高,達113.6%。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出口數據顯示,金屬加工機床單價繼續下挫,其中數控金屬加工機床平均出口價格下降30.1%。臥式加工中心、臥式數控車床、數控龍門銑床、數控矯直機、數控剪切機床平均價格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2009年可以說是中國機床工具行業近十幾年來產品結構調整最突出的一年。我們的大型產品多了,含金量、檔次提高了、產品結構變化大了、技術復雜程度也高了。但利潤沒有上去卻掉下來了,出口產品價格還在下滑。
究其原因,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認為,一是我們的高檔產品還缺乏競爭力。二是企業運營的質量有待提高。
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國內整個機床工具工業的產業鏈和產業結構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比如我們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對于主機發展嚴重的滯后。
由于進口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價格比較昂貴,主機的價格降低余地是很小的,所以,盡管我們的產品結構和數量都提高了,但利潤卻沒有提上去。
這就表明我國機床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都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