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日前發布了2009年12月份中國采購經理指數。12月份,制造業綜合指數(PMI)為56.6%,環比上升1.4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7.5%,環比上升5.2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整體經濟向好的格局在得到進一步鞏固,未來良好的發展勢頭將得到繼續保持。
經濟景氣度繼續上升
回眸2009年中國PMI指數運行軌跡,表現出中國經濟快速回升的走勢,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實力和潛力。
一是制造業指數在2008年11月份(38.8%)跌入低谷后,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即走出衰退的臨界點,呈現明顯的V型增長,說明中央在挽救經濟快速下滑時所采取救助措施出手快、力度大。
二是自3月份拐點呈現后,PMI指數呈階梯式上漲,說明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效率高、效果好。
三是進入2009年以來,非制造業指數與制造業指數協同增長性增強,說明一系列刺激內需政策方向對、措施實。回首2009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與PMI指數運行軌跡交相輝映。
首先,國內生產總值(GDP)逐季回升。在2009年一季度GDP呈現低點后逐季增長,并不斷呈現加快趨勢,全年超額完成“保八”目標已成定局。
其次,工業增加值快速回升。在超規模的投資拉動下,工業增加值已從2月份同比增長3.8%,累計回升至11月份的10.3%。
再次,全社會商品零售額保持穩定增長(前11個月增長15.3%)。尤其是受惠于汽車購置稅優惠、購車補貼以及家電下鄉等刺激內需措施,至今汽車產量已連續9個月超百萬輛。消費需求的穩定增長,不僅發揮了經濟穩定器的作用,而且表明消費需求在拉動經濟回升過程中的貢獻度在增大。
由此可以預計,中國經濟逐漸走出危機、企穩回升態勢已基本確立,景氣度在繼續上升,意味著在未來幾個月經濟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特別是12月制造業指數,除出口指數下降以外,說明整體經濟回升的趨勢將得到延續。
企業經營壓力在加大
在未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就業形勢是否能持續好轉、企業的效益是否能得到有效提高、未來通脹的強度如何等,都將是今年要解答的問題。
從PMI指數上來看,目前主要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制造業就業指數走勢仍不穩定;非制造業就業指數近幾個月來在下滑,且在臨界點邊緣徘徊;非制造業收費價格指數增幅在下降,而投入價格指數在上升,這意味著企業的利潤空間會受影響;制造業的購進價格指數近兩個月不斷高企,表明企業將面臨成本不斷加大的壓力。
保就業不僅是民生之本,而且關系到保穩定。從經濟學角度看,就業的增長一般滯后于經濟增長,但經濟高增長并不一定意味帶來高就業,因為它還涉及投資結構等其它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就業形勢已有好轉趨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日前發布消息稱,到2009年11月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13萬人,年底全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將達到1100萬人以上。但在2010年進入就業高峰期的狀態下,就業形勢能否持續好轉,還需要通過多渠道、多手段增加就業,包括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鼓勵自主創業等。
增效益不僅是企業生存之根,而且關系到擴內需,而經濟效益的增長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目前,在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的狀況下,企業經濟效益已有所好轉。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9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891億元,同比增長7.8%。但據預測,2010年企業將承受包括原材料價格上漲在內的成本壓力,生產經營活動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三駕馬車”發展將更協調
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預測,2010年在拉動經濟的三大引擎中,投資仍將是主要動力。2009年前三季度,我國投資增長33.1%,對GDP(增長 7.7%)貢獻了7.3個百分點,貢獻率高達94.8%。雖然2010年不會再出現如此高的投資增長率,但仍會保持一定的高增長,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2009年許多新開工的大項目,今年需要投資繼續跟進;另一方面,2009年一些企業的中長期信貸資金尚未進入實體經濟,今年有望投入使用。因此,2010年投資仍會保持一定的高增長,但增幅會減緩。
同時,2010年外貿出口形勢將好于2009年,但增幅不會太高。2009年11月份,美國制造業新訂單指數已升至60%,預計美國的制造業PMI指數將會連續第5個月保持在50%以上。但也應該看到,受到重創的美國經濟恢復的艱難性和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性。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預測,世界經濟將在 2010年復蘇,實現2.4%的低速增長。同時,金融危機后的副產品,國際貿易保護的加劇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的重新洗牌將給2010年的經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2010年的外貿出口形勢仍將有嚴峻的一面,但總體趨好。
另外,消費需求將會穩定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在部署2010年經濟工作任務時已提出,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把增加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增強經濟發展拉動力”。根據2009年的消費市場形勢,2010年在提升消費需求上,需要出臺新的舉措,并配以更多的惠民政策,以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2010年的投資、出口、消費將會更協調發展,但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是基礎,而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是關鍵。
雖然國際貿易保護的加劇以及世界經濟格局的重新洗牌將給2010年的經濟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使我國新一年的外貿出口形勢面臨嚴峻考驗,但總體向好的趨勢已經確立。圖為福州青州集裝箱碼頭一角。
2010工業經濟將迎來良好開局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顯示,從2009年3月以來,PMI指數已連續9個月在50以上,且繼續保持2008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全國制造業總體上處于繼續向好的態勢,與工業生產和投資等各指標相互驗證。
2009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僅為3.8%,但從3月份起工業增速開始加快,10月份達到16.1%,到11月則達到19.2%的高峰值,連續7個月保持加速增長態勢。因此,12月份的PMI指數也預示,短期內我國工業生產的增速還將維持在高位,預計2009年12月份和2010年 1月份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仍將保持在歷史高位。
對比歷史數據,PMI在開始統計的各年11、12月份基本上保持平穩,不會出現創新高的局面,而2009年該數據創年內新高,說明經濟系統進一步向好。而從PMI和工業生產的關系看,PMI數據有2~3個月的先導指示作用。因此,12月份PMI數據創新高意味著我國2010年初的工業增加值增速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加上2009年初6~7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的較低基數,2010年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出現有別以往年份中年初較低而保持較高增速的可能性非常高。
從行業來看,在全部20個制造業中,金屬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10個PMI值處于60%以上,意味著這幾個行業在未來短期內將大幅度復蘇。另外,還有8個行業保持在50%~60%,僅化纖制造及橡膠塑料制品業和煙草制品業2個行業目前還低于50%,而生活消費品類企業新訂單指數上升最快,這表明制造業已經進入全面復蘇階段。
除了在6月和7月份有小幅回落外,2009年新訂單指數基本與PMI走勢完全一致。新訂單指數在2月份回升到50%以上,而12月份達到61%。業內人士指出,新訂單指數的持續上升與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分不開,顯示社會需求進一步回暖,也預示著經濟增長態勢還將得到持續鞏固。
12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從53.6%回落1個百分點至52.6%,也是連續第二個月指數下降。這種回落更多是季節性的調整。我國歷史年份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都難以在年底的11、12月份出現較高水平,往往呈現平穩或回落的格局。考慮到新出口訂單指數對出口額的先行預示作用,我國2010年初的出口額不會出現大的增加,出現小幅回落的可能性較大。而出口額在年初的1、2月份都出現回落的特點,2009年12月份的PMI數據繼續回落是正常的現象,并不預示外貿出口的惡化。業內人士認為,出口整體向好的形勢不容置疑,但必須提防由于種種原因可能導致的出口月度波動。
另外,12月份的購進價格指數大幅上升,從11月份的63.4%上升到66.7%,繼11月份大幅上升6.5個百分點后繼續上升3.3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在年底的兩個月明顯上升。很顯然,最上游的石油、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已經影響了采購經理的心理評價,并且11月份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已經明顯回升。綜合幾類數據的走勢,我國PPI的上漲壓力將進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