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制造業的基礎,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和基石,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領域。我國持續推動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建立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落地新材料首批次保險等支持政策,新材料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技術水平日益提高,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為我國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突破技術瓶頸、實現跨越發展、推動產業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工信部數據顯示,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已從2012年約1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9萬億元,年均增速達20%,在原材料工業中占比達15%,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材料產業體系。
河南新材料產業起步早,產業規模全球領先
作為材料產業大省,河南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早,主導產業突出,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尼龍新材料等產業規模較大。其中,河南新型耐火材料產業已居全國首位,超硬材料產業綜合實力全球領先。耐火材料領域,據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統計,全省耐火原材料企業有1400余家,規上企業800余家,從業人員約25萬,2021年產量超2100萬噸。超硬材料領域,據上奇產業通統計,截至2022年7月,河南省擁有超硬材料企業3795家,數量占比達到全國10.9%,其中上市企業6家,占全國超硬材料上市企業數量的1/6,合成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產量全球占比分別達到70%和60%。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新材料產業投資增速達118.1%,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6%,拉動全省工業產值0.3個百分點。目前,河南已基本形成了種類齊全、結構合理、配套完善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為全省保就業、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圍繞各地產業優勢,打造區域特色產業體系
河南省圍繞鄭州、濮陽、平頂山等城市科研與基礎產業優勢,打造出超硬材料、高溫耐火材料、尼龍新材料等數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鄭州市依托國家火炬計劃超硬材料產業基地、河南工業大學超硬材料工程中心、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建立了完備的超硬材料研發、生產、制造體系,為全省輸送了大批專業技術人員,帶動了許昌、商丘、焦作、南陽等地超硬材料產業同步發展。濮陽市借助鄭州產業與技術支撐,依托濮耐高溫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及國家檢驗檢測中心,持續攻關功能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促其快速成長為中國耐火材料龍頭企業和濮陽首家上市公司。平頂山市積極發展尼龍新材料產業,支持平煤神馬集團等企業持續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煤焦產業與尼龍產業縱向閉合,建成了123平方公里的“中國尼龍城”,全力打造千億級尼龍新型材料產業基地。此外,河南還培育出鶴壁“中國鎂谷”、焦作和洛陽等地鈦產業集群,全省新材料產業呈現出各具特色、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進一步提升河南新材料產業的措施建議
河南省新材料產業發展已具備一定規模,但部分核心技術、加工工藝和生產裝備仍然依靠外部力量,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也亟待加強。為進一步提升新材料產業競爭力,建議河南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依托本地高等高校、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新布局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支持鄭州大學等高校加設新材料相關專業,強化基礎研究和產業人才培育,鼓勵龍頭企業帶領產業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實現規上企業全產業鏈技術研發全覆蓋。第二,圍繞核心產業鏈部署資金鏈。建立新材料產業專項基金,圍繞超硬材料、尼龍新材料等核心產業鏈重點投資,集中優勢資源,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加速落地和推廣應用。第三,推動新材料產業實現“換道領跑”。依托鄭州、洛陽、焦作、濮陽等地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電子功能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新型動力及儲能電池材料、節能降碳環保材料,著力攻關納米材料、石墨烯特種功能材料、增材制造材料、先進復合材料與先進合金材料,打造一批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推動重點領域企業“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第四,推動新材料加工制造數字化轉型。建立新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及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新材料產業與“5G+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先進新材料制造體系的智能裝備典型應用場景,推動全省新材料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