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一個平常下午,鄭州凱旋廣場中南鉆石體驗店里,一名顧客詢問著一款鉆戒價格,但并未購買。隨后的半個小時,這家售賣培育鉆石飾品的店客流量為1。
中南鉆石是中兵紅箭(000519.SZ)旗下超硬材料業務子公司,近年來加碼消費端培育鉆石的生產,并進軍消費品領域。上述門店即是中南鉆石的第一家直營店。
實體店的門可羅雀并未擋住培育鉆石在資本市場上的火熱。
過去的4個月里,東方財富培育鉆石行情指數最高漲幅近九成。中兵紅箭、力量鉆石(301071.SZ)、四方達(300179.SZ)等公司的股價也創出歷史新高。
同期,持有培育鉆石概念股的機構快速增加?;鸲径瘸止晒娼y計顯示,有8只培育鉆石概念股被不同基金納入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更具體地看,120只基金持有力量鉆石,424只基金持有中兵紅箭,33只基金持有黃河旋風(600172.SH),43家基金持有四方達,74家基金持有國機精工(002046.SZ),10只基金持有沃爾德(688028.SH)……
市場因何追捧培育鉆石概念?No Agency時尚行業獨立分析師唐小唐對界面新聞表示,近年來伴隨著低碳環保等概念的興起,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培育鉆石消費風潮,“一方面是觀念上對年輕人的新消費概念形成,另一方面則是技術上培育鉆石從質量和成本管控都有了較大突破?!蔽覈嘤@石消費市場滲透率極低,發展預期較樂觀。此外,除了首飾消費用途,市場普遍認為培育鉆石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導體材料領域。
從今年中報看,多家培育鉆石企業上半年業績增幅超過100%,完美符合“樂觀預期”。不過,培育鉆石概念股近期出現了一波劇烈的回調。
從被追捧到受冷遇,培育鉆石這一熱門概念之下,不僅有可期的未來,還有更多隱憂。
概念股暴漲
去年9月24日,力量鉆石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日漲幅1112.42%。隨后不久,東方財富培育鉆石概念股行情指數上線。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培育鉆石板塊相關概念股共12家,其中9家為生產端企業,另外3家曼卡龍(300945.SZ)、潮宏基(002345.SZ)、豫園股份(600655.SH)為銷售端企業。主要生產企業包括中兵紅箭、力量鉆石、黃河旋風、國機精工、惠豐鉆石(839725)等均地處河南。河南是全球珠寶級培育鉆石的主要產地。浙商證券研報指出,中兵紅箭、黃河旋風、力量鉆石、豫金剛石四家供應我國80%培育鉆石原石,前三家供應超75%份額。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培育鉆石指數從去年10月15日推出到今年9月7日,累計漲幅25.24%。其中今年4月26日至8月18日走出了一波凌厲漲勢,區間漲幅近90%。目前板塊1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478億元。
個股表現上,4月25日以來頭部企業最高漲幅基本實現翻倍。其中,沃爾德區間最高漲幅達131%,國機精工達113%,力量鉆石達112%,中兵紅箭達111%,黃河旋風超55%,四方達超98%。另外,晶盛機電(300316.SZ)4月25日以來最高漲幅92%,但從整體業務看,公司身背光伏設備,半導體碳化硅等多個熱門概念,股價漲幅與培育鉆石產業熱度關聯性較小。
從龍虎榜來看,近期板塊大漲期間,黃河旋風和中兵紅箭因日漲幅偏離值達7%上榜,買賣席位方面,5月5日黃河旋風上榜機構席位買賣操作頻繁,7月1日中兵紅箭榜單上機構與量化基金均登上買賣前五席位。
主營家居的亞振家居(603389.SH)因參股培育鉆石企業,明顯遭資金熱炒。8月15日至8月31日,該股從5.18元飆漲至8.18元又跌回5.83元,曾收獲三連板并6次登上龍虎榜單,多家量化基金、蘇南幫、成泉系等一線游資,散戶大本營拉薩團結湖和東環路營業部等接連短線進出。
惠豐鉆石也多次上榜。這家公司7月18日登陸北交所后股價從發行價28.18元/股最高一度漲至59.60元/股,近期以來6次登上龍虎榜。從買賣席位看,“拉薩天團”跟風買賣較多,包括趙老哥、蘇南幫、廣東幫這樣的游資偶有上榜。
相比培育鉆石生產龍頭的業績股價高調齊飛,三家消費端企業有些“低調”。
2021年8月,豫園股份推出培育鉆石品牌LUSANT露璨。2022年曼卡龍成立培育鉆石子品牌慕璨OWN SHINE。潮宏基旗下子品牌VENTI也于2022年推出培育鉆石產品,并在近期與力量鉆石達成戰略合作,擬創建并運營培育鉆石飾品品牌。
界面新聞記者聯系上述幾家布局培育鉆石品牌企業詢問相關品牌發展情況,均遭婉拒。一名珠寶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各家珠寶公司培育鉆石項目仍在試水階段,市場空間,消費者接受度需要一定過程,預測短期內暫時難以對公司整體業績產生大的影響。
股價方面,培育鉆石熱炒似乎對消費類企業影響并不明顯,豫園股份和曼卡龍今年股價均處于下行趨勢。
火熱邏輯在哪?
事實上,談及培育鉆石,首先需要了解下金剛石。金剛石作為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物質,可分為天然金剛石和人造金剛石。培育鉆石即為人造金剛石單晶中質優粒大可以用于制作首飾的寶石級人造金剛石單晶。不同于鋯石、莫桑石等鉆石替代品,培育鉆石在光學、物理、化學等方面與天然鉆石具有相同性質,且4C認證標準一致。
多方分析認為,培育鉆石概念受資本熱捧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國培育鉆石消費市場滲透率極低,發展預期較樂觀。
萬聯證券指出,我國培育鉆滲透率2021年僅6.7%,預計到2025年全球培育鉆石終端銷售額為149億美元,2022-2025年CAGR 為19.88%;中國培育鉆石首飾消費額為15億美元,2022-2025年CAGR為26.91%。
相比天然鉆石,性價比是培育鉆石最大優勢。
據鄭州中南鉆石體驗店的銷售人員介紹,該店銷售的產品多以鉆戒、項鏈為主,顏色主要是DE色,凈度以VVS、VS為主,相比天然鉆石,培育鉆石的凈度更高、顏色更亮,但價格卻便宜不少,例如店里銷售的1克拉鉆戒,價格普遍在3萬元以上,是天然鉆石價格的1/3,甚至1/5。
圖片來源:記者現場拍攝
黃河旋風培育鉆石銷售業務的一位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目前公司的鉆戒、項鏈等主要通過內部銷售給消費者,定制工期在7-10個工作日,由工廠直接發貨。其中D色、凈度VS1、1克拉的鉆戒價格在1.3萬元-1.5萬元左右,3萬元則可以買到VVS凈度、1.79克拉或者SI凈度、2克拉的鉆戒。
圖片來源:受訪人士供圖
圖片來源:受訪人士供圖
界面新聞記者也線下走訪了周大福、周六福、潮宏基等多家珠寶品牌的門店,雖然不同款式可能存在差異,但d-f色、vs凈度、1克拉的鉆戒大致都在10萬元左右。
盡管培育鉆石售價遠低于天然鉆石,但仍然非?!百嶅X”。
相關上市公司中,僅有力量鉆石單獨披露了培育鉆石的財務數據。2021年,公司的培育鉆石營收為1.97億元,同比增長428.11%,毛利率高達81.38%;2022年上半年營收為2.22億元,同比增長149.49%,毛利率進一步提升達到83.44%。
一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他了解到的幾家頭部公司培育鉆石業務毛利率都可以達到60%、70%。
為何如此暴利?從產業鏈角度看,培育鉆石可以分為上游原石制造、中游加工打磨、下游終端零售。具體到利潤分配上,上游培育鉆石原石制造毛利率60%至80%,中游打磨加工10%至15%,下游零售60%至70%,呈現“微笑曲線”兩頭高中間低的情況。
除了首飾消費用途,培育鉆石有望切入新一代半導體材料領域。這也是其受到資本熱捧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培育鉆石有高溫高壓法(HTHP法)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法)兩種生產技術。兩種技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生長速度、凈度、顏色工藝以及鉆石顆粒上。浙商證券研報稱,高溫高壓法主要以中小顆粒鉆石為主,生長速度快,綜合生產效益更高,但該法需要添加金屬觸媒,凈度上有所欠缺;而CVD目前鉆石生長速度慢、培育周期長,同時在顏色上,尤其是做到G色及以上(肉眼默認看到的白色)也是一大難點,但具備大顆粒優勢,凈度更高、更可控。
圖片來源:浙商證券研報
目前,高溫高壓法比較成熟,CVD法處于技術研發、未大規模產業化階段。我國90%以上的培育鉆石工藝主要為高溫高壓。
CVD法工業金剛石可用于高精尖的功能性材料。目前世界各國正加緊研發半導體金剛石,日本已成功研發出超純2英寸金剛石晶圓,其儲存能力相當于10億張藍光光盤。
中山大學鉆石博士、河南國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苑執中告訴界面新聞記者,“CVD鉆石可以用在半導體芯片、電子器件散熱,例如金剛石晶圓拼接方式制作CVD大面積單晶晶圓,作為LED、半導體芯片襯底,可完全解決散熱問題”,他還認為,“CVD技術鉆石消費首飾只是階段性應用領域,未來在工業半導體才是最大應用的地方,需求量將為首飾鉆石十、百倍的份額?!?/p>
加速擴產背后
A股的培育鉆石公司都想抓住時下的好機會。
根據浙商證券預測,2022年-2025年全球培育鉆石原石需求從143億元增至313億元,復合增速35%,2025年市場仍是供不應求。2021年至2022年,培育鉆石進出口滲透率均翻倍增長,接近10%拐點,有望復制新能源車高成長性。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加大擴產。
9月5日,力量鉆石公告稱,完成定增募資超39億元。募投項目達產后,公司培育鉆石年產能將增加277.20萬克拉至341.32萬克拉,為現有產能的5.32倍;金剛石單晶年產能新增15.07億克拉至24.93億克拉,為現有產能的2.53倍。
同樣宣布定增擴產的還有黃河旋風。這家公司計劃募集資金10.50億元,其中8億元用于培育鉆石產業化項目建設。
中兵紅箭此前在投資者關系說明會上表示,公司投資2億元的培育鉆石一期12萬克拉生產線項目竣工投產;子公司中南鉆石正在進行寶石級培育金剛石生產線建設項目二期工程建設。
此外,四方達控股子公司天璇半導體正進行首期10萬克拉培育鉆石產線建設,計劃投放100臺MPCVD及配套設備。另外,二期10萬克拉培育鉆石產線建設已啟動。
多家廠商加速擴產,未來是否會有產能過剩的風險?多名業內人士、行業專家對此持有樂觀態度,相比天然鉆石,培育鉆石更具普惠性、生態環境保護的一面,而當前我國消費滲透率非常低,長期來看增長空間潛力很大。
擴產同時,多家廠商延伸產業鏈,提高C端零售消費的動作也不少。
中南鉆石前述門店銷售人員對記者透露,中南鉆石第二家位于河南南陽的門店正在裝修中。談及未來是否會在國內其他省市開店,該人士稱尚不清楚,具體要看公司規劃。
上述黃河旋風培育鉆石銷售部門人士則表示,目前公司培育鉆石銷售業務仍在試運營,主要是內部銷售為主,接下來公司的品牌店面和子公司正在籌備當中。
沃爾德更是早在2019年就由全資子公司上海沃爾德注冊了高端珠寶品牌ANNDIA,2021年開設線下體驗店ANNDIA,并將產品全部上線天貓商城進行培育鉆石的銷售,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的覆蓋,其中大克拉的鉆石由公司自產為主,小分數的鉆石以外購為主。
力量鉆石除了計劃與潮宏基共同投資創建并運營培育鉆石飾品品牌外,還將在美國紐約設立境外全資孫公司,主要開展培育鉆石銷售、飾品銷售、客戶服務等業務。
培育鉆石生產商在C端零售頻頻布局,但能否真正打開局面還是未知。在高成長性高利潤空間的誘惑下,C端零售包括天然鉆石開采商、傳統鉆石珠寶商、新興培育鉆石零售品牌等強勢對手,生產商們如何在巨頭林立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產品好不好賣?都需要時間驗證。
“培育鉆石品牌整體處于上行階段,購買者以年輕人居多,但對于大部分的自主品牌來說,線上銷售仍是主要渠道?!币幻灾髋嘤@石品牌創業者對記界面新聞者表示,成本降低除了讓培育鉆石具備了高性價比,也讓一眾新生品牌有了可觀的利潤,但國內整體消費群體規模的擴大仍需要更多參與者。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上游廠商還是做好培育鉆石的研發和生產,因為C端的銷售對于營銷能力、渠道建設要求很高,而上游企業一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當然,如果布局C端也會有明顯優勢,能夠將生產端的產能和銷售端的市場結合,加大產品適配性。因此,總體還是建議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進行判斷。
價格隱憂與估值風險
光鮮之下,培育鉆石的發展仍存隱憂。
目前,培育鉆石的報價仍然參考Rapaport國際鉆石報價單。界面新聞記者從一位行業人士處了解到,受行業供過于求、技術發展、人為干涉(例如終端向上游壓價)以及惡性競爭等原因,近幾年培育鉆石批發價大幅下降,中上品質經加工打磨的裸鉆在500-600美元/克拉,而3、4年前約為1500-2500美元/克拉,未來預計還會降到300美元左右/克拉。
更值得關注的是,前述人士還透露,今年以來上游廠商將原石毛胚混包(高溫高壓法不區分規格、品質)給中游大型批發商的價格降幅也十分明顯,包銷價格從二季度4月份的80美元左右/克拉降至三季度的40美元左右/克拉,預計四季度還會降到20~30美元/克拉。由此,上游廠商的毛利率或將受到沖擊。
還有觀點認為,未來CVD技術愈發成熟,將會全面擠壓高溫高壓法的市場份額,價格還會進一步下滑。對此,苑執中表示,目前國內培育鉆石并沒有單獨區分兩種技術的銷售價格,但日后CVD量產后,整體價格肯定會下滑。從經濟效益來講,高溫高壓只能培育CVD不適合生長的規格。
此外,培養國內消費者對培育鉆石的消費觀念也很難一蹴而就。
界面新聞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幾家頭部公司所在城市的當地人,他們也只是聽說、了解金剛石在工業領域的用途,而用于珠寶首飾等消費領域鮮有人知。在長葛市人民路200號附近,記者和旋風鋸片批發部的老板談及黃河旋風涉及培育鉆石業務,老板并不知情,但其認為與工業金剛石制品的技術工藝類似。
圖片來源:記者現場拍攝
圖片來源:記者現場拍攝
多名消費者則表示,“雖然知道培育鉆石和天然鉆石是一樣的,但是天然的更珍貴、稀缺”、“以后結婚的話肯定要買天然的,如果只是帶著玩,可能會考慮培育的”、“肯定買天然的,畢竟保值”。
在一名國內培育鉆石自有品牌創業者看來,從品質上說,培育鉆石一樣具備鑒定書,價格相比天然鉆石具有極大優勢,但消費習慣的培養,消費人群觀念的轉變都需要更多集群效應。
在培育鉆石概念股中期業績報喜后,這些問題更值得關注。
市場方面,培育鉆石板塊指數從8月18日的高點回落到9月8日收盤的1281.02點,累計下跌幅度超13%。
力量鉆石目前動態市盈率超50倍,市凈率21.24倍。公司市凈率一度高達26倍,幾乎可以躋身A股估值水平最高50只個股。同期,培育鉆石指數板塊市凈率僅為6倍左右。
另外,目前沃爾德和黃河旋風動態市盈率均超100倍,分別為104.34和102.26,板塊排名前二。四方達、中兵紅箭、惠豐鉆石、曼卡龍、潮宏基、豫園股份、國機精工動態市盈率分別為43.04、31.48、27.77、43.76、14.73、19.86、28.35。亞振家具因上半年虧損,市盈率為負。
整體看,培育鉆石制造商動態市盈率在30倍左右起步,最高超100倍;銷售商則處于14到44倍之間。
民生商社劉文正團隊認為,隨著培育鉆石相關公司新建產能逐步落地,終端品牌加速布局,供需雙向驅動下,公司的營收與利潤有望展現更大彈性。
相關概念股還能繼續表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