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披露結束,包括光伏組件供應商、光伏逆變器企業、光伏玻璃企業、光伏輔料企業、光伏材料企業等在內的77家光伏上市企業也交出了2021年半年度成績單。其中,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特變電工、天合光能、中環股份等為代表的60家光伏上市企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增長。
“整體上看,光伏行業全面進入高景氣周期,不論是上游的硅料、光伏玻璃,中游的光伏封裝、組件,下游的光伏運營,還有關聯的儲能,基本都實現業績高增長。”開源證券資深投資顧問劉浪表示。
行業整體向好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我國光伏產業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達到23.8萬噸、105吉瓦(GW)、92.4吉瓦、80.2吉瓦,分別同比增長16.1%、40%、56.6%、50.5%。其中,6月份全國多晶硅和組件產量分別達到4.2萬噸、14吉瓦。
在這一背景下,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向好。77家光伏上市企業凈利潤合計達247.016億元。其中,60家光伏上市企業歸母凈利潤正增長,且增幅較大。
上機數控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上機數控半年報顯示,上半公司年實現營業收入35.87億元,同比增長231.08%;實現歸母凈利潤8.49億元,同比增長464.59%。上機數控表示,自拓展單晶硅業務至今,公司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均維持在較高水平。截至6月末,公司的“5GW單晶硅生產項目”及“8GW單晶硅生產項目”均已全面達產,實際產能可達20GW。同時,公司新增的10GW單晶硅拉晶項目也按計劃建設中。
利潤總額方面,隆基股份、特變電工、通威股份分別以49.93億元、31.06億元、29.66億元位居榜單前三。作為光伏龍頭企業,隆基股份在組件出貨量和硅片出貨量方面再創佳績。PVInfolink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組件出貨量榜單前十名的企業累計出貨約70.5GW。其中隆基股份排名第一,這是隆基自去年登上組件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后,再度蟬聯冠軍。
“推動光伏行業高景氣的主要動力仍是需求提升,再加上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市場預期行業需求將繼續保持改善增長。”劉浪分析稱。
“當前,光伏產業國內國外都是景氣度很高,而且保持了一個高速的上行趨勢。”上海戊戌資產合伙人、西安交通大學金融學博士丁炳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站在產業鏈角度而言,從產品原料、組件、光伏成品,到儲能和HJT的布局都充滿了發展機會。
硅料漲價背后的“喜”和“憂”
“硅料價格的漲價,也是光伏行業進入高景氣周期的一個體現。”劉浪表示。
受益于硅料價格上漲,高純多晶硅“產能大戶”大全能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45.12億元,同比增加111.99%;實現歸母凈利潤21.61億元,同比大增597.96%。公司表示,主要系上半年下游需求旺盛,多晶硅料市場緊俏,銷售單價大幅上漲所致。
“在原材料方面,主要是硅材料,從全年看硅材料漲價十分夸張,從合盛硅業、三孚股份等公司的股價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丁炳中分析認為,未來看,硅材料的漲價可能需要保持一段時間。
“不過,需要注意,今年以來硅料價格上漲,導致下游成本提升,出現抑制裝機需求的苗頭,是年內和明年行業發展的最大隱憂。”劉浪表示,目前,硅料價格已經從年初的8萬元/噸上漲到20萬元/噸,漲幅高達150%。據中國有色網數據,8月份國內硅料月產量再創新高,達到4.27萬噸。“雖然供應再創新高,但仍不及需求持續增量,一旦未來下游電站投資方逼近成本極限,行業增速有可能出現較大下滑。”
中信建投研報也指出,上游的整體漲價將增大下游的投資成本,導致投資需求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