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商業增進委員會修建質料行業分會、中國石材協會主理的第十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石材產品及石材技術裝備展覽會,日前正式落下帷幕。作為全球最大石材生產和消費國之一,中國市場為全球石材業所矚目,目前中國石材業已強勢復蘇。業內專家預測,未來世界石材的生產與貿易中心將會從歐洲轉到中國。
中國石材國際貿易也被世界石材業認作晴雨表和風向標。但在2008年,受外貿拖累,中國石材業一度受到金融危機重創。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率先啟動,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石材的認識也越來越深,要求也在逐步提高。2010年,中國石材業開始強勢復蘇。
中國石材協會會長鄒傳勝表示,“從近日海關總署公布的2010年中國石材進出口貿易數字看,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石材進出口總額、數量均比2010年有較大增長,進出口分別為63.95億美元、3386萬噸,比2010年分別增長26.26%和15.41%。較大幅度的增長說明中國石材國際貿易終于走出徘徊兩年的低谷,進入快步增長快車道。”
不少原本是向意大利、土耳其、巴西、印度等國采購的客商也轉向中國采購,還有原本一些直接在本地采購的外國中小客商也避開中間商直接向生產商采購。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石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全行業總收入突破4000億元大關。
業內專家預測,依據目前的趨勢,在不久的將來,世界石材的生產與貿易中心將會從深受債務危機拖累的歐洲轉到中國。
鄒傳勝表示,中國石材業已經走上現代石材業發展道路,發展方式開始轉變,困擾行業發展的濫采亂挖、污染環境問題已開始得到改善。預計“十二五”末,中國石材進口額將達40億美元,出口額達70億美元,初步完成從石材大國向石材強國的轉變。
此次,中國(北京)國際石材產品及石材技術裝備展覽會上聚集800余家海內外客商,規模達75000平方米,繼續保持亞洲最大規模石材行業盛會地位。內蒙古鑲黃旗被授予“中國塞北石材之鄉”稱號。
目前,天津有望成為北方最大的石材生產和交易基地。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石材產業素來南重北輕,但隨著國家將環渤海地區作為經濟發展重點,天津確定為北方經濟發展中心,一些產業的戰略重點也將從南向北轉移。
同時,石材發展有兩個主要因素必須考慮,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就要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保護環境。
諸多因素助推下,北方石材生產交易中心鎖定在天津。據專家預測,隨著天津環渤海經濟圈的迅速發展,天津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天津內部的石材需求將以20%的速度遞增。
同時,天津現有石材企業由于前期沒有規劃,縣多數企業都存在規模小、地理位置分散等情況,在石材加工、銷售、展示等方面體現不出整體優勢,所以各石材基地的成立,也迎合了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在市場的推動下,環渤海地區石材產業一定能夠盡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