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公開發布。我們就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劃出今年文件重點,不僅關系億萬農民朋友,也關系你我飯碗里的米面油、肉蛋奶,快來看看吧!
一、2020年,這個時間很特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農”工作成效。
兩大重點任務: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二、脫貧攻堅戰如何收官?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還有一些最后的堡壘必須攻克。
堡壘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深度貧困地區,必須集中力量進行強力幫扶,確保如期脫貧。還有一個是特殊貧困群體,也就是老弱病殘等困難群體,對這類缺乏勞動能力的群體,通過統籌各類社會保障政策,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三、突出短板有哪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三農”最突出短板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農村供水保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教育、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農村社會保障、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等8個方面的短板。
四、農民腰包如何鼓?
到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黨的十八大明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量指標。
要保持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必須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穩住農民工就業;穩定農民轉移性收入。
五、飯碗里的飯和肉怎么保障?
看糧食。我國糧食供給總量是充裕的,但糧食安全形勢并非高枕無憂,糧食生產能力基礎并不穩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糧食生產要穩字當頭,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釋放了鮮明的政策信號。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要保持基本穩定。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
看豬肉。針對2019年以來生豬生產和豬肉價格出現的波動,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穩價保供政策舉措,推動生豬產能開始逐步恢復,但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把生豬穩產保供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像抓糧食生產一樣抓生豬生產,采取綜合性措施,既要加強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推動標準化規模養殖,也要加強市場調控,確保2020年年底前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六、短板如何補起來?
補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領域的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人地錢”要素保障方面出臺了含金量高的政策。
三要素助力補短板:在人才保障方面,提出抓緊出臺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在用地保障方面,提出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在投入保障方面,當前財政收支壓力很大,許多方面都在壓減支出,但補“三農”全面小康短板的投入要保。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
改革是加快補上“三農”發展短板、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2020年是農村改革承前啟后的一個關鍵年份,必須切實抓好黨中央部署的各項重點改革任務: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扎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