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2019年光伏補貼仍然有,補貼額度將相比2017年底公布的每度電0.37元有所下降,約在每度電0.1元—0.15元。相關部門有望延長補貼的年限并上調相應裝機規模。
另有媒體報道稱,預計明年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在45—50GW左右。其中,仍有部分工商業項目是無補貼的;分布式項目中,將可能區分戶用、非戶用,總計規模約15GW。作為國家重點推廣的光伏領跑者項目,明年將建設22個基地,總計11GW額度。
目前,上述猜測并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這些傳出來的消息可以說明一點,那就是在531光伏新政后,國家對于光伏產業的政策在修正和回暖。中國光伏產業的“寒冬”,早于今年的冬天結束了。
2017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針對光伏補貼額度發文:2018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全電量度電補貼標準降低0.05元,即補貼標準調整為每千瓦時0.37元(含稅)。同時,地面電站光伏上網電價調整為0.55元至0.75元。雖然2018年的補貼額度有所降低,但對于不斷以科技降低發電成本的光伏企業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2018年中旬,隨著531光伏新政的公布,光伏企業陷入了迷茫之中。雖然補貼額度沒有進行調整,但是補貼規模的縮小。新政中規定,在2018年5月31日之后獲得備案的普通光伏電站,國家將不再給予財政補貼;鼓勵各地根據各自實際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各類不需要國家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
這樣一來,在2018年后7個月備案的普通光伏電站,都沒有了補貼。雖然光伏扶貧項目不受影響,但是規模只安排了10GW。
在531光伏新政后,光伏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如何呢?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透露的數據表明,今年前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34.5GW,同比降低20%。其中,集中式光伏裝機17.4GW,同比大幅下滑了37%。上半年戶用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但531后幾乎陷于停頓。
無論是光伏企業、行業專家還是政府部門,都在反思531新政的利弊。531新政的目的是通過政策調整,引導中國光伏行業進入平價上網時代;但政策的過快過猛,給行業帶來了發展上的急剎車。11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民企座談會上對新能源行業做出專門指示;11月2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光伏“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成果討論會,會后透露出的消息也表明,光伏政策將重新放緩。
光伏平價上網的的大趨勢不可逆,光伏行業內部和政府部門所公認的時間點為2020年。在2020年到來前,光伏補貼可以循序漸進的遞減,實現行業發展軟著陸,更加平穩的迎接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