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5日,國土資源部印發《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核心是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要求各?。ㄊ?、自治區)對行政區域內各類保護區礦業權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分類梳理、系統分析,目的是為保護區內礦業權分類處置奠定基礎。
自此,在全國范圍內各省市開展了保護區礦權的清理工作。
1.新疆
2017年12月5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官方網站連續發布了三個通知公告:羅布泊等29個自然保護區內的983個礦山企業,將停止一切勘查開采活動,退出自然保護區,并要按期完成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面的工作。
據了解,新疆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的983個礦山企業包括:29個保護區中仍有效的285個礦權企業;提交延續申請未予批準的372個礦權企業;未申請延續已自行廢止的326礦權企業。
2.湖南
2017年12月1日,湖南省政府印發《湖南省自然保護區內采礦權退出處置方案》和《湖南省自然保護區內探礦權退出處置方案》(簡稱《方案》),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內采礦權探礦權有序退出,確保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整改到位。
兩個《方案》還要求建立長效機制,確保自然保護區內不再新設探礦權采礦權。中央環保督察反饋違規設置的探礦權采礦權于今年底前完成退出工作,其他涉及自然保護區的探礦權采礦權于明年5月底前完成退出。
3.內蒙古
2017年8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退出方案的通知》(內政發電(2017) 28號 )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自然保護區內663處工礦企業全面有序退出。2017年7月底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工礦企業立即關停,實驗區全部停產停業;2018年12月底,取得階段性成果;2020年12月底前,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全面有序退出,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
位于實驗區內合法的礦業權,限期退出自然保護區,對于手續完備的工業企業,未實現達標排放的立即關停,其他企業限期退出。。2018年12月底前,探礦權完成退出70%,采礦權和工業企業完成退出30%;2019年12月底前,探礦權基本全部完成退出,采礦權和工業企業退出率基本達到70%;其余難度較大采礦權和工業企業于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退出。
4.山東
8月9日,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山東省林業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全省各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退出工作的通知》。
2017 年年底前,各市對自然保護區內設置的探礦權、采礦權進行核實,制定計劃,限期退出。
探礦權部分位于自然保護區內的,可調整勘查區塊,變更勘查許可證,退出自然保護區限制勘查的范圍。對商業探礦權,查明的資源儲量可作為國家礦產地儲備,并按勘查成本給予合理補償。
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立的露天開采礦山和完全位于保護區內的地下礦山,一律停止采礦活動,依法辦理采礦許可證注銷手續,退出自然保護區。
5.河南
2017年8月18日,經省政府同意,河南省國土資源廳等11個廳局聯合印發了《河南省各類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處置工作方案》,對全省30個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處置工作進行部署。
《方案》要求,自然保護區礦業權處置工作,要實事求是分類處置。一是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未經主管部門批準的礦山予以關閉;二是已過期的礦業權,依法由登記機關予以公告廢止;三是勘查開采范圍部分與自然保護區重疊的,扣除重疊部分,并與自然保護區保持適當間距;勘查開采范圍大部分或全部與自然保護區范圍重疊的,依法有序退出。
6.四川
2017年8月8號,四川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礦業權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州)采取停止勘查開采、封閉井硐、拆除設備、恢復植被、許可證注銷等措施,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整改工作。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礦業權以及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的礦業權,應于8月31日前完成井硐封閉、設備拆除。
7.甘肅
2017年12月8日甘肅省政府印發《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分類退出辦法》。
《辦法》明確提出,全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將以2014年10月8日為節點,以劃定的保護區范圍為界限,對此前已設置的合法探礦權、采礦權和此后各項手續完備且已征得保護區主管部門同意設立的探礦權、采礦權全部退出,退出采用注銷、扣除、補償三種方式。
8.廣東
2017年8月4日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廣東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方案》提出,此次清理工作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和時間節點:一是對照國土資源部下發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底圖,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進行核查,并提出分類處置意見,于8月底前上報國土資源部;二是商請省級環保、林業、住建、海洋漁業等部門提供管理的各類省級保護區數據,形成省級禁止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區范圍底圖,并于8月底前上報國土資源部;三是將省級禁止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區范圍底圖下發給各地級以上市,各地對本行政區域各類保護區內礦業權進行調查摸底和分類梳理,并提出分類處理意見,并于9月中旬上報清理結果;四是各地對本行政區域內劃定的各類市縣級保護區開展礦業權清理工作,形成處理意見,于10月底前上報清理結果。
9.重慶
重慶市明確,采礦權關閉退出將按煤礦600萬元、地下開采非煤礦山(地熱、礦泉水除外)300萬元、露天開采非煤礦山采砂場25萬元、采石場55萬元、頁巖磚廠85萬元進行獎補。其中,市級獎補資金由市財政統籌,區縣獎補政策和資金由各區縣政府負責。
重慶市國土房管局以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緊盯自然保護區內礦山企業,嚴格實行差別化退出,逐一進行整改退出銷號管理。目前,全市自然保護區礦業權年度退出率已超80%。其中,采礦權已退出36宗,完成年度退出計劃的87.8%;探礦權已退出15宗,完成年度退出任務;主城區縉云山、中梁山、銅鑼山、明月山管制區范圍內28宗采礦權已全部完成整退任務。
10.寧夏
2017年1月18日,寧夏國土資源廳消息,今后,凡是涉及全區14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內和公路、鐵路等周邊可視范圍內一律不得新設采礦權,以往設置在自然保護區內的采礦權也一律不予辦理延續等登記手續,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限期關閉退出。
截至目前,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53處礦業權已全部退出。其中,45個礦山企業關停,8處探礦權退出
11.云南
云南省國土資源廳審議通過《各類保護區內清理工作方案》并強調,建立聯動機制和礦業權臺賬及聯絡員制度,立即行動、全面調查,在11月底前完成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
云南廳明確,此次礦業權清理的主要任務是:一是以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禁止、限制范圍底圖為基礎,對礦業權審批系統內礦業權進行全面摸底核查,形成詳細的涉及各類保護區的礦業權清單和基礎數據;二是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進行核查,篩選出礦業權清單和分類梳理數據;三是各州(市)國土資源局在全面核查清理的基礎上,形成總結分析報告,詳細報告核查清理工作的基本情況、做法和措施、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等內容,并提出保護區內礦業權分類處置意見。
12.福建
福建省國土資源廳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加快清理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的調查摸底和分類梳理,要在8月份完成;其他各類保護區內礦業權的調查摸底分類梳理,要在9月底前完成;到11月底全面完成各類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
13.黑龍江
全省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穩步推進。經省國土資源廳核查,共有182個礦業權與國家級保護區重疊,其中有效礦業權55個、過期礦業權127個。對梳理出的礦業權上報進行逐步清理,并著重做好省級各類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
14.河北
2017年8月9日河北省制定了《自然保護區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對省內各類保護區禁止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范圍(以下簡稱保護區)的礦業權(不含放射性礦種)進行全面清理。
保護區內礦業權及保護區的種類多、情況復雜,在對保護區的設立時間、范圍、依據和礦業權的設立時間、依據、范圍、儲量及產量等變化情況等進行細致調查、統計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類梳理,并按要求進行統計分析,為下一步礦業權分類處置奠定基礎。
15.安徽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近日轉發《國土資源部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清理工作方案》,并下發本省任務分工方案,要求于2018年3月前,在完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礦業權全面清理的同時,對地方級(省、市、縣)各類保護區禁止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范圍內礦業權進行全面清理,為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權分類處置奠定基礎,進一步提升礦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