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十九大報告“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十九大代表、中國五礦總經理國文清接受記者專訪表示,中國五礦將依靠不斷拓展的全球礦產資源配置和獨具優勢的產供貿一體化能力,成為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的主力軍。
此外,中國五礦還將發揮獨占鰲頭的核心技術、持續不斷的革新創新能力和無可替代的全產業鏈整合優勢,力爭成為世界第一冶金工程建設運營服務國家隊。
兩大央企整合進度:千億內部市場目標完成近七成
2016年,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實施戰略重組,兩家世界五百強整合而成的新中國五礦成為全球金屬礦產行業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國文清介紹說,重組后的新中國五礦經濟效益大幅改善,上半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前三季度基本完成全年經營預算,創歷史最好水平,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幾項重點工作也正在推進:
一是內部千億市場建設。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原中國五礦與中冶集團兩家企業各自內部以及兩家企業之間實際發生的交易規模累計為1250億元(人民幣,下同)。
國文清介紹說,新中國五礦在全球金屬礦業領域率先打通了從資源獲取、設計施工、開發運營、冶煉加工到流通服務的全產業鏈通道,全產業鏈競爭優勢大大增強,打造千億內部市場能夠減少交易成本、控制風險、提高效率,也是內部的供給側改革。目前內部已完成協同項目合同額677.5億元。
二是提質增效效果顯著。目前中國五礦的鐵精礦完全成本比去年每噸減少60元;鎢精礦完全成本和硬質合金產品加工成本同比分別也下降11%、14%。
三是部分業務頂層設計思路進一步明晰。在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國五礦將全面整合現有的鎳、鈷、鋰資源優勢和高端動力鋰電正極材料領域的技術研發優勢,全面布局電池新材料產業,為中國搶占第四次技術革命的高地作好充分準備。
抓“一帶一路”機遇創新走出去模式
國文清表示,重組后的中國五礦將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的機遇期,著力加大“一帶一路”海外市場的開拓。
他透露,截至目前,中國五礦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27個國家開展業務,設立全資及控股企業共91家,聘用員工超過1.3萬人。
國文清強調,中國五礦作為金屬礦業領域唯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將勇當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主力軍和有生力量,今后將做大做強核心主業,繼續加大對沿線國家銅、鉛鋅、鎳、鈷等優質礦產資源投資力度,大力推進沿線國家冶金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此外,中國五礦將創新走出去模式,以重大礦業項目為基礎,以礦業企業為核心,聯合礦山設計、建設、裝備、金融等礦業上下游相關企業形成合力走出去;以礦業項目為支撐,拉動沿線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礦業項目運營后,帶動物流運輸和保險企業走出去。
設定“三步走”目標實現“中國第一、世界一流”
對于十九大后企業的改革發展,國文清表示,中國五礦將發揮投資平臺功能,發揮骨干央企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引領中國金屬礦產行業的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引領中國金屬產業走向全球最高水平。
“為此我們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我們同步達到‘三步走、翻兩番’的發展目標”,國文清介紹說,
第一步是到2017年底,要在2016年的基礎上實現利潤翻一番,達到100億元。
第二步到2018年底,實現利潤200億元,比2017年再翻一番,完全回歸經營本質,完全具備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
第三步到2020年,中國五礦集團力爭在鎢、銻、銦、鍺、鉍等多個金屬礦產品方面保持世界第一,在銅、鉛鋅、鎳在國際上具有較強影響力,通過系列措施,實現“中國第一、世界一流”中國金屬礦業集團的目標。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