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的減稅計劃力度驚人,將引起一場全球減稅浪潮,但該計劃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仍爭議不少,有待觀察。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5日對第一財經分析,美國最終減稅決議肯定較原...
美國總統特朗普拋出的減稅計劃力度驚人,將引起一場全球減稅浪潮,但該計劃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地仍爭議不少,有待觀察。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5日對第一財經分析,美國最終減稅決議肯定較原計劃有差別,但減稅的結果不會變。這對正計劃和落實降低宏觀稅負的中國來說,挑戰更加嚴峻,中國減稅力度要更大,減稅進度要提前。
6月5日晚,許善達在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的《許善達說供給側改革》讀書會上,就全球稅改競爭和中國供給側改革等問題和聽眾分享了他的觀點。
“中國需要以各個稅種對企業、個人競爭力影響進行評估,對不利于競爭力提高的稅種要優先調整,降低負面影響。”許善達說。
他給出的應對方案包括:加快國有資本劃撥社?;饛亩M一步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用人成本;企業所得稅25%稅率保持不變,還要進一步加大研發費用扣除力度等舉措來提高企業競爭力;適度降低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45%最高邊際稅率,吸引海外高端人才。
“特朗普改革舉措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減稅措施。”許善達說。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在上述會上表示,如果不削減政府開支,特朗普減稅改革將難以做到,這也是美國現在爭論非常大的問題。
如何彌補減稅帶來的巨大赤字?會議主持人、第一財經研究院院長、第一財經副總編輯楊燕青回憶,在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上,面對美國減稅和未來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錢從何來的問題,美國財政部長回應的主要一點是預判減稅計劃將提振美國經濟增長到3%,企業利潤增加,個人工資上漲。經濟增長本身來為大幅減稅“買單”。
“但美國經濟真的能達到3%的增速嗎?”楊燕青向會上嘉賓拋出這一問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美國經濟比較樂觀,他認為可以達到。田國強則認為美國很難達到3%的經濟增速。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徐明祺認為非常難,“美國經濟增速今年只有2%左右,明年稍微高一點,能夠有2.4%左右的增長就很了不起”。
田國強認為,“靠減稅刺激經濟增長來為減稅買單”這一說法在美國爭論很大,上世紀美國總統里根實施大規模減稅時也有類似說法,但最終沒有做到,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章俊表示,特朗普如果真的實施減稅方案,中國必須有措施。但如果短期倉促跟進,簡單降低稅率可能弊大于利,中國減稅仍需要著眼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做。
許善達認為,在全球化競爭形勢下,稅制本身就是競爭力,稅制設計中必須要考慮對企業和個人競爭力的影響,稅制競爭力因素重要性甚至超過稅收調節收入差距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