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2016年,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如同兩顆耀眼的“雙子星”,雙雙踏入了珠寶圈的舞臺中央。在今年3月份的巴塞爾展上,俄羅斯合成鉆石生產商NewDiamondTechnology(ND...
進入2016年,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如同兩顆耀眼的“雙子星”,雙雙踏入了珠寶圈的舞臺中央。在今年3月份的巴塞爾展上,俄羅斯合成鉆石生產商New Diamond Technology(NDT)展示的一顆5.03克拉、VS1凈度、祖母綠切工的IIb型高溫高壓(HPHT)合成藍鉆,受到鉆石界廣泛關注。
4月5日,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顆10.1克拉、IF凈度、號稱拍賣史上最大的橢圓形鮮彩藍鉆,以2.4828億港元(約3180萬美元)成交,同樣在珠寶圈引起巨大反響。
你方唱罷我登場。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先后在輿論上激起波瀾,也意味著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的擂臺戲在2016年悄然打響。
如何看待合成鉆石的出現對天然鉆石市場造成的沖擊,天然鉆石市場的營銷策略是否會因為合成鉆石技術的發展而做出改變,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的鉆石生態體系——是擺在每一個鉆石從業者面前的問題。
4月22日,由廣州鉆石交易中心聯合亞洲博聞舉辦的一場主題為“天然與合成·透視環球鉆石行業狀況”的研討會在深圳國際珠寶玉石展覽會上舉辦。在研討會上,籠罩在合成鉆石之上的迷霧被漸次撥開。
“攪局者”
2012年,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深圳)實驗室在檢測過程中,率先發現了一批未被披露的合成鉆石。從2015年上半年開始,NGTC實驗室也陸續在送檢的寶石首飾樣品中,發現在配鑲或群鑲的天然鉆石中摻雜有小顆粒HPHT合成鉆石。
合成鉆石目前有兩種培育方式:高溫高壓(HPHT)和化學氣相沉積法(CVD),但無論使用哪種方法,其成分、性質等與天然鉆石并無差異。
據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首席研究員陸太進介紹,實驗室培育鉆石的技術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并在過去10年間實現了技術上質的飛躍,合成鉆石主要應用于航空和軍工上,最近幾年才出現了寶石級別的合成鉆石,并在品質和成本上達到了可市場化的水平。
隨著鉆石合成技術的不斷發展,合成鉆石相較天然鉆石的優勢愈發明顯。據了解,從1985年至1990年的五年間,Ib型合成鉆石單晶的生長速率增長了275%,是過去15年的4倍多;從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間,合成鉆石的生長周期縮短了5倍,價格則下降了50%~70%。同時,利用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鎂等物質制造合成鉆石的技術已經在學界取得突破,“毛發鉆石”或“骨灰鉆石”成為現實,合成鉆石的生產材料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與合成鉆石“如日中天”相比,天然鉆石市場目前卻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戴比爾斯集團大中華區市場顧問副總裁林威雄表示,盡管近兩年來受中國宏觀經濟影響,中國的鉆石需求有所下降,但他預計從2019年開始,天然毛坯鉆石產出將出現年均1%~2%的下滑,而鉆石銷量將出現每年3%~4%的上漲,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
“一方面,當前鉆石礦越來越少,礦井越挖越深,鉆石開采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經濟復蘇以及中國、印度、巴西等國中產階層的崛起,鉆石的需求將有增無減。這些因素都將推動天然鉆石價格的上漲。”林威雄說。
除了在價格體系上對天然鉆石形成沖擊,合成鉆石的隱蔽性也給鉆石市場增加了風險。按照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劉厚祥的計算,目前全球天然鉆石的總重量大約為1.1513億克拉,而截至2015年底,全球合成鉆石的總重量超過70億克拉,為天然鉆石的69倍。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重要的合成鉆石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兩省,絕大部分出產HPHT(高溫高壓)合成鉆石,每個月可生產單顆粒無色寶石級的合成鉆石重量達16萬克拉至20萬克拉。
據劉厚祥介紹,由于合成鉆石和天然鉆石的流通渠道基本一致,70%~80%都會在印度進行加工切磨,然后流通至世界各地。但在具體運作中,一些印度大型鉆石切磨公司為了控制成本,多將一些小鉆的切磨委托給第三方小作坊進行,導致最終去向難以追蹤。“這種從源頭開始出現的貨源不可靠問題,導致后續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合成鉆石混入的現象,比如鉆石進出口交易、批發、鑲嵌加工、零售等環節。”
積極應對
面對合成鉆石的沖擊,鉆石界包括行業協會、質檢機構、交易中心、生產商、零售商等雖然態度不盡相同,但都表現出了積極的一面。
2013年11月,世界鉆石中心聯盟(WFDB)發布了一項官方警告:任何對于合成鉆石有隱瞞和故意歪曲事實的行為,WFDB將會采取嚴肅的行動。而一些世界知名鑒定機構如GIA、IGI、HRD都開始給合成鉆石提供分級服務,積極維護市場秩序。
“保護消費者權益是每個業者的義務和責任。”廣州鉆石交易中心總經理梁偉章認為,由于合成鉆石與天然鉆石的差別無法通過肉眼和簡單的設備進行辨別,必須借助專業珠寶鑒定機構的力量。“由于這一特性,我們在銷售過程中需要確保渠道商以及消費者擁有充分的知情權,同時還需要充分協助維護現有行業秩序,支持整個鉆石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鉆石行業領軍企業戴比爾斯的代表,林偉雄充分相信鉆石行業的自我調節能力。他認為,應該尊重消費者在購買鉆石時的自主選擇權。同時,他表示,戴比爾斯會利用特有的“看貨商”制度,增加與現有配貨商的合作,同時向市場提供更多的專業排查設備,以及提供戴比爾斯的專屬證書,“多方面來提升消費者信心。”
一個良好的監測機制是維系鉆石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NGTC)一直密切關注高溫高壓合成鉆石的市場發展。劉厚祥表示,NGTC將按照“4D”流程來應對合成鉆石沖擊,即尋找差異、有效檢測、明確標識和證書證簽。同時,他希望鉆石行業從供應、生產、零售、檢驗等所有環節形成完整的“保護鏈”,并建議相關企業在裸鉆階段主動進行產品屬性檢查。
對于未來鉆石市場的展望,中山大學地球科學與地質工程學院教授、中山大學寶玉石研究鑒定(評估)中心主任丘志力認為,未來市場將從當前的“天然鉆石一統天下”變為“非常明確的天然鉆石、模糊不清的鉆石和真正的合成鉆石三分天下”的局面。他認為,合成鉆石的出現帶來了鉆石價值的重構。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都是美麗的化身,但功能有差異:前者是自然界的精華,優質而稀有,具有一定的投資屬性;后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優異的高科技材料,主打裝飾功能。“天然鉆石和合成鉆石會形成相互依存的格局,產業界競合互動,邊界逐漸清晰,最終在某個階段達到動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