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個產業集聚區隆起一片高地,一個產業集聚區托起一個夢想。“十二五”期間,為打造轉型發展的載體和平臺,焦作規劃建設了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0個省級商務&ldq...
一個產業集聚區隆起一片高地,一個產業集聚區托起一個夢想。“十二五”期間,為打造轉型發展的載體和平臺,焦作規劃建設了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0個省級商務“兩區”和10個文化旅游園區。
如今,焦作產業集聚區建設顯現出綜合帶動效應,其經濟總量占全市的60%以上。其中,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循環化工、食品、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集群依托一個個產業集聚區快速成長。
已走過6個年頭的焦作產業集聚區,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載體作用。僅2015年,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1300億元,增長22.2%。沁陽、武陟產業集聚區獲批省級經開區,孟州、溫縣等4個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集聚區集群發展30強。焦作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示范區成功創建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
眾所周知,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是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基本內涵。集聚區建設看起來千頭萬緒,集聚區到底集聚啥?咋集聚?
形成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最大的特點。武陟縣產業集聚區有一家在行業內聲名赫赫的民營企業——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去年4月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率省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第一觀摩組在武陟縣產業集聚區的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觀摩時,了解到該基地通過龍頭帶動、中小跟進、拉長鏈條、培育集群,初步形成了由微粉材料、超硬刀具、大型數控研磨設備等涵蓋九大類1000多個品種的全產業鏈磨料磨具產業集群。郭庚茂說,河南要打造裝備制造業大省,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不可或缺,企業不僅要著力提高科技含量,在精度上下功夫,同時要延伸產業鏈條,使產品多元化、市場多元化。
如今,隨著武陟縣磨料磨具產業的集聚發展,這一集聚效應也將逐步顯現。據悉,由富耐克公司牽頭建設的武陟縣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建設立方氮化硼(cbn)等磨料磨具、cbn刀具等系列產品自動化生產線和產品研發技術中心以及物流、辦公、倉庫等配套設施。其中,立方氮化硼(cbn)及cbn刀具板塊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二期工程的土建正在施工。同時,依托河南工業大學、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聯合打造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產品研發、實驗基地和磨料磨具檢測中心,致力于將武陟縣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磨料磨具、超硬材料、cbn刀具等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
為培育產業集群,溫縣集聚區繪制招商圖譜,實施精準招商,實行“五評制度”(度評、法評、稅評、環評、安評),重點引進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項目,先后引進大咖食品、中原電商城、海旺國貿城等項目152個,總投資956億元,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其中,該產業集聚區中的焦作市懷鑫飲品有限公司、河南興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億騰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慶文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喜獲焦作市農業產業化市重點龍頭企業稱號。該集聚區還持續開展建鏈、強鏈、補鏈培育活動,積極引導優勢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做強產品優勢,已形成了國內知名的調味香精、特高壓電力施工設備生產制造基地;實施引智工程和品牌示范戰略,加強與中國工程院、農科院等科研機構的聯絡,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擁有各類技術研發中心23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6個、發明專利105項。
“十二五”時期,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市委、市政府堅持“凝心聚力、轉型攻堅、爭創一流、綠色發展”總要求和“一個戰略、四項重點、十大建設”總思路,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主抓手,充分發揮重點項目在轉型示范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僅2015年,全市列入示范區和產業集聚區10億元以上項目專項行動計劃的項目共有48個,總投資588.53億元。同時,我市還以“十大建設”為重點,強力實施項目帶動,206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全部開工,35個省重點項目、204個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85億元、55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總投資66.9億元的城市水系建設是我市十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13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大沙河從出山口至吳澤湖段40公里全線貫通,新河源頭河道治理和堤頂道路完工,影視湖公園、白鷺濕地公園建成,甕澗河豐收路至龍源路段景觀改造工程完工,城區形成水面8000畝、濕地5000畝,我市成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鐵路方面,2015年6月26日,鄭焦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焦作至鄭州的運行時間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約40分鐘。目前,鄭焦鐵路已成為焦作人出行的重要選擇,大大加強了鄭焦兩市的聯系和融合。同時,焦作火車站南廣場開工建設,焦作直達北京高鐵正式開通,太焦客運專線、新焦濟洛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開啟了我市以高鐵為代表的大交通時代。
能源方面,中原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神華焦作電廠、華潤龍源電廠建成投運,中電投丹河電廠項目開工。
一個產業集聚區隆起一片高地,一個產業集聚區托起一個夢想。
“十二五”期間,為打造轉型發展的載體和平臺,焦作規劃建設了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10個省級商務“兩區”和10個文化旅游園區。
如今,焦作產業集聚區建設顯現出綜合帶動效應,其經濟總量占全市的60%以上。其中,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循環化工、食品、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集群依托一個個產業集聚區快速成長。
已走過6個年頭的焦作產業集聚區,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載體作用。僅2015年,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1300億元,增長22.2%。沁陽、武陟產業集聚區獲批省級經開區,孟州、溫縣等4個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集聚區集群發展30強。焦作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示范區成功創建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
眾所周知,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是產業集聚區建設的基本內涵。集聚區建設看起來千頭萬緒,集聚區到底集聚啥?咋集聚?
形成產業集群,是產業集聚最大的特點。武陟縣產業集聚區有一家在行業內聲名赫赫的民營企業——河南富耐克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去年4月2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郭庚茂率省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建設第一觀摩組在武陟縣產業集聚區的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觀摩時,了解到該基地通過龍頭帶動、中小跟進、拉長鏈條、培育集群,初步形成了由微粉材料、超硬刀具、大型數控研磨設備等涵蓋九大類1000多個品種的全產業鏈磨料磨具產業集群。郭庚茂說,河南要打造裝備制造業大省,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不可或缺,企業不僅要著力提高科技含量,在精度上下功夫,同時要延伸產業鏈條,使產品多元化、市場多元化。
如今,隨著武陟縣磨料磨具產業的集聚發展,這一集聚效應也將逐步顯現。據悉,由富耐克公司牽頭建設的武陟縣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項目,總投資30億元,主要建設立方氮化硼(cbn)等磨料磨具、cbn刀具等系列產品自動化生產線和產品研發技術中心以及物流、辦公、倉庫等配套設施。其中,立方氮化硼(cbn)及cbn刀具板塊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二期工程的土建正在施工。同時,依托河南工業大學、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聯合打造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產品研發、實驗基地和磨料磨具檢測中心,致力于將武陟縣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基地打造成全國最大的磨料磨具、超硬材料、cbn刀具等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和物流集散中心。
為培育產業集群,溫縣集聚區繪制招商圖譜,實施精準招商,實行“五評制度”(度評、法評、稅評、環評、安評),重點引進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項目,先后引進大咖食品、中原電商城、海旺國貿城等項目152個,總投資956億元,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其中,該產業集聚區中的焦作市懷鑫飲品有限公司、河南興發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河南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億騰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慶文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喜獲焦作市農業產業化市重點龍頭企業稱號。該集聚區還持續開展建鏈、強鏈、補鏈培育活動,積極引導優勢項目延伸產業鏈條,做強產品優勢,已形成了國內知名的調味香精、特高壓電力施工設備生產制造基地;實施引智工程和品牌示范戰略,加強與中國工程院、農科院等科研機構的聯絡,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擁有各類技術研發中心23個、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16個、發明專利105項。
“十二五”時期,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市委、市政府堅持“凝心聚力、轉型攻堅、爭創一流、綠色發展”總要求和“一個戰略、四項重點、十大建設”總思路,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轉型發展的主抓手,充分發揮重點項目在轉型示范中的引領帶動作用。
僅2015年,全市列入示范區和產業集聚區10億元以上項目專項行動計劃的項目共有48個,總投資588.53億元。同時,我市還以“十大建設”為重點,強力實施項目帶動,206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全部開工,35個省重點項目、204個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85億元、558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總投資66.9億元的城市水系建設是我市十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13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大沙河從出山口至吳澤湖段40公里全線貫通,新河源頭河道治理和堤頂道路完工,影視湖公園、白鷺濕地公園建成,甕澗河豐收路至龍源路段景觀改造工程完工,城區形成水面8000畝、濕地5000畝,我市成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鐵路方面,2015年6月26日,鄭焦鐵路正式開通運營。焦作至鄭州的運行時間由原來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約40分鐘。目前,鄭焦鐵路已成為焦作人出行的重要選擇,大大加強了鄭焦兩市的聯系和融合。同時,焦作火車站南廣場開工建設,焦作直達北京高鐵正式開通,太焦客運專線、新焦濟洛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開啟了我市以高鐵為代表的大交通時代。
能源方面,中原天然氣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神華焦作電廠、華潤龍源電廠建成投運,中電投丹河電廠項目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