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伏牛南麓,鴨河之濱,一個國際超硬材料的龍頭企業,猶如她的主打產品--合成鉆石那般熠熠生輝。這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豫西集團所屬中南鉆石有限公司。中南鉆石的發展之路堪稱業界傳奇,它是一...
伏牛南麓,鴨河之濱,一個國際超硬材料的龍頭企業,猶如她的主打產品--合成鉆石那般熠熠生輝。這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豫西集團所屬中南鉆石有限公司。中南鉆石的發展之路堪稱業界傳奇,它是一曲人民兵工精神的奉獻之歌,是一卷中國人立志振興民族超硬材料產業的壯麗詩篇。歷經磨難 置之死地而后生
像許多曾經經歷過“扭虧解困”陣痛的軍工企業一樣,中國兵器第5123廠自20世紀80年代末,因軍品任務嚴重不足跌入經濟低谷。一個嚴格遵循國家計劃生產的專業化軍工企業何去何從?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項目的情況下,“急于找米下鍋”的嘗試性產品與勞務,大都因“弱小散亂、市場不對路”等無果而終。工資發不出,苦熬無方向,職工流失近半,本科以上人員只剩下五六個人,企業面臨“生與死的艱難抉擇”。“窮則思變”,具有兵器光榮傳統的中南人,不服輸、不畏懼,深入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展開了一場史詩般的“絕地重生”大突圍。從此,中南人徹底摒棄“等、靠、要”觀念,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老兵工精神,“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全面投入“生產自救”創業實踐,開辟了艱苦卓絕的“保軍轉民”新征程。
從1991年開始,中南人從原來為低溫電鍍產品提供原材料的3臺金剛石小壓機開始起步,“一分錢掰成兩半”,“一滴汗摔成八瓣”,咬緊牙關,勒緊腰帶,摸市場、跑項目、找資金、搞科研,最終確定并立志把工業鉆石作為主業發展。公司上下戮力同心,在逆境中抗爭,職工拿出從牙縫中擠出來的錢集資興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真正是“幾十年如一日”,殫精竭慮,“咬定青山不放松”,猶如“鉆石--高溫高壓下升騰的精靈”一樣,不僅實現了“浴火重生”,更以其卓爾不凡的業績成就了全球超硬材料老大的市場地位,使一個曾在兵器倒數第二的困難企業,在沒有國家資本投入的情況下,用30年的“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再造了民品創業的新輝煌。
2014年,中南鉆石克服國際市場持續疲軟的巨大困難,超硬材料銷售量55億克拉,營業收入2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億元,資產規模49億元,繼續保持了超過40%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沉甸甸的數據和卓越的經營業績,吟唱著人民兵工精神的贊歌,昭示著中南鉆石“鳳凰涅磐”般的新生,同時也使人們對“空談誤國、實干興業”,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高的認識。
遵循規律 適應市場轉機制
中國超硬材料市場一度是民營與合資企業的天下。脫胎于國有軍工的中南鉆石,帶有天然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在起跑線上,與競爭對手相比有巨大的差距。“成為超硬材料行業主導力量”的遠大目標,使公司處處虛心向私營、外資企業學習,不斷沖破層層藩籬,以適應與同行友商“同臺競技”的需要。“一切圍繞市場轉”還是圍著計劃轉?“按用戶需求組織生產”還是生產什么推銷什么?這些在今天看來不是問題的問題,在90年代初的軍工企業還存在著很大的爭議。公司敢于“以己之短對人所長”,認真開展“對標管理”,將公司營銷、服務、成本、效率、機制等與民營企業進行對比,使大家“知恥而后勇”。在強力“轉變觀念”的基礎上,探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精簡機構、壓縮人員、降本增效、轉機建制,實行“計時、計件、計效、提成相結合”的多元分配辦法,建立“單首長負責制”,以負責人姓名命名車間、班組名稱,推行“走動式管理”,事實說話,效益說話,沒有理由,不講借口,把一切活動與成本費用和價值創造掛鉤,量化考核,獎罰分明,改制剝離學校、醫院、后勤輔業,“暗補變明補”,明確“幾個不干”警戒線,終止油缸、服裝、煙花爆竹等產品的生產經營,市場售價倒逼成本,變計劃生產為“訂單式生產”,緊扣市場脈搏,應用戶需求而動,規避了投資風險,把職工集資款模擬內部股權運作,探索“工資+獎金+分紅”的新型激勵模式,構建了公司與職工的命運共同體、與用戶的利益共同體。步步深入的改革、創新,為曾經觀念陳舊、機制僵化的企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成為順應規律、搏擊市場的時代弄潮兒。
“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南鉆石拼搏奮斗的閃光歷程使中南人明白一個道理:市場是最公平的競爭,真正的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大道至簡”,“天道酬勤”,民營企業、外資企業能做的事,國有企業可以做得更好,關鍵看我們能否脫胎換骨地改變自己、自我超越、順應市場。正如老廠長崔淮文說的那樣:“不在改變中崛起,就在哀怨中消亡。”
科技創新 振興民族超硬材料
創業之初,中國的超硬材料根本不被列入國際產銷量統計范圍,其價格之差更是離譜,原因是熱沖擊韌性TTI等關鍵指標與人家不在一個檔次。因此,中國的產品只是用來作為高價進口產品的廉價配料來搭配使用,在國際市場上沒有任何地位和話語權。在“忠誠兵器、報效祖國”的土壤里成長起來的中南人,把“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作為核心價值觀,一場永無止境的“科技領先,創新未來”之旅,成為中南鉆石戰略制勝的最大法寶。
搭建鄭州、深圳、南陽“一體三地”科研創新平臺,圍繞產品搞科研,迅速甩開了與國內外企業在技術工藝上的距離。無數個日夜,忘不了眾多兵工戰士刻苦攻關的可愛身影。點滴積累,造就了難以復制的眾多立體突破點和集成創新優勢。成功自行開發研制大型六面頂壓機,打開自主創新之門。粉末觸媒技術改變了我國沿用50多年的片狀技術歷史,成為改變行業發展走向的里程碑。納米晶種法、原材料活化處理及配方、間接加熱、合成智能化控制、電解提純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使產品品質提升與制造成本降低雙雙邁上新臺階。研制成功并大面積推廣Φ800智能控制壓機,寶石級鉆石獲得突破,打破了國外兩面頂技術的神話。建立了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技術質量指標檢測體系,產品質量超越用戶期待。批量推出全球“性價比”最高的大顆粒產品,把國際市場價格攔腰斬斷,使三大巨鱷不得不逐步退出單晶市場。成百上千項技術工藝不斷突破,組成了中南鉆石具有完整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體系,顛覆了發達國家的壟斷與控制,使超硬材料成為我國領先于國際水平的極少數行業之一,承擔多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為民族超硬材料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勇于負責,敢于擔當”的文化氛圍中,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實現了職工價值與公司發展的共振,“永無止境,持續改善”的創新體系實現了對生產經營的全覆蓋,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成為破解發展難題的萬能鑰匙,中南鉆石也因此被國家授予“高新技術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諸多實至名歸的榮譽稱號。
調整升級 搶占價值創造制高點
30年摸爬滾打征戰市場,20年心無旁騖聚焦主業,專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中南鉆石在完全競爭性超硬材料市場所向披靡,和利益相關者共同鑄就了中國超硬材料在世界上不可動搖的“大國”地位。但“大國”如何跨入“強國”?這才是中南鉆石內心深處的終極夢想。
超硬材料產業鏈條很長,許多領域尚待開墾。比如金剛石產業以碳元素為起點,石墨、鉆石、石墨烯、富勒烯等都是碳的不同存在方式,從石墨到鉆石是一個價值躍升,但從鉆石到特種鉆石、從石墨到特種石墨,從材料制造到制品應用等更存在著數倍、甚至幾十倍的價值躍升,而且每一個躍升都可能跨入國家新興戰略層面。“鉆石夢”指引著中南鉆石以“相關多元”為指導,勇于擔當,超前布局,向行業“金字塔尖”無畏攀登,奏響了更加雄勁激昂的交響樂章。
中南鉆石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從原輔材料制備、零部件加工、主輔設備制造、超硬材料合成、超硬制品生產等,可以完全不依靠第三方實現自主開發生產的企業,這種看似不可能做到的超常付出和強大能力,恰恰為公司轉型升級和戰略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一方面,公司繼續精耕細作現有主打產品,加大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力度,對合成、電解、選型、壓機制造、關鍵零部件等生產線等進行精益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引入工業機器人代替人工作業,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精準控制,積極探索高效電子商務途徑,放眼國內、外兩個市場,追趕“互聯網+”的步伐,為客戶提供便利化體驗服務,樹立全球消費者首選品牌,成為業內外貿出口量首屈一指的企業。同時,中南鉆石著眼全球價值鏈競爭,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按照“創新2.0”思維,團隊+創客+合作,平均每年投入占營業收入4%的研發資金,在寶石級單晶、高性能氮化硼、納米超硬粉體、高純石墨、石墨電極等新產品領域超前研發生產,儲備技術,以“市場驅動”為準則,努力拓展新業務、創造新需求,精心編織著“建設國際一流的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的宏偉藍圖。
實施高端價值工程,必須提升企業的資源配置能力以支撐產業不斷升級。經過6年精心運作,2013年中南鉆石完成重組實現上市,搭建了實體經營、品牌擴張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全新運作平臺,為通過合資、合作、并購等資本經營手段迅速拉長產業鏈條創造了有利條件。(據: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