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在大連與部分企業負責人和農副產品養殖運銷戶座談
9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大連市沙河口區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和新瑪特超市倉庫,分別與部分企業負責人和農副產品養殖運銷戶座談。
以下是兩次座談的實錄摘要:
一、在沙河口區就業與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溫家寶:今天在座都是用人單位的吧?大家每人三言五語,談談你們單位的用人狀況,什么樣的需求,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喬志英(大連小喬床品有限公司):今天能見到總理特別高興。我下崗創業十多年了,是做床上用品的。現在企業招工難,我最需要縫紉工,但是我這兒的工資低,每月1100塊錢,單位交五項保險,還是很難找,流動非常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大學生畢業后有很多在家呆著,企業有需求也不來干,主要是擇業觀念沒有改變。我還有一點建議,我們是下崗創業,國家能不能在減免稅這一塊給我們考慮考慮?
溫家寶:你們企業有多少人?
喬志英: 35名職工。
溫家寶:你這屬于小微型企業。小微型企業容易容納就業人員,而且很多是創業型,甚至是科技類的。小微型企業關系到群眾的就業和生活。我們正在研究把小微型企業單獨劃類,作為扶持的重點。其實剛才我在這里跟就業服務人員交談時,他們跟我講,青年的就業觀念要改變,不能寧可在家呆著也不去就業。要號召青年人不僅就業,還要創業。我們社會要形成這樣一個風氣。你有兩個困難,一個是招工難,一個是需要政策扶持。我們都要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趙海英(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總理,我是大連港集團的。我們現有職工一萬人。
溫家寶:我昨天晚上去海軍廣場看望居民,遇到不少大連港的職工。
趙海英:您去的那個居民樓就是我們大連港的。我們每年大學生一般招二三百人,職工就業招三四百人。我們覺得現在非常緊要的是高技能人才特別難培養,比如高級技師這樣的人才,老的隨著年齡增長都退休了。現在補充技術工人有兩條路:一是從技術院校招;二是吸收外來務工人員。但是現在一些年輕人不愿意當技術工人。
溫家寶:首先,這是一個觀念轉變的問題。現代化也離不開技術工人。兩個先進產品的比較,往往就看一顆螺絲擰得好不好,有時候發生事故就是那個螺絲。當技術工人是光榮的,中國需要大批熟練的技術工人。
第二,怎么培養輸送技術工人。我覺得根本還得靠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可以培養大批后備的技術人員,而且很快能上崗。另外,還有一個上學的觀念,大家都爭著上大學、上本科、上研究生,輕視職業教育。其實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面向就業的。人無論有多高的學歷,最終你都得就業。你們現在大概缺多少技師?
趙海英:一百名左右。城市的年輕人不愿意干,農村的年輕人流動性太大,老是培養不出來。
溫家寶:熟練的技術工人需要多長時間的培養?
趙海英:要十年穩定培養才行。
溫家寶:這需要社會的引導。技術工人應該受到社會尊重。過去我們每年有一次全國的技師和高級技工表彰大會,現在看來還得繼續搞。
張宵杰(大連瀚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我們公司是做信息化平臺,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我們和海事大學聯合進行培訓,希望政府給校企聯合更多支持。
溫家寶:你說得對。搞信息產業,特別是軟件行業,必須兩個結合。一個是大腦,大腦就是設計;一個是市場。如果只懂設計,不懂市場,不了解市場需求,就設計不出適銷對路的產品。現在需要的是兩者兼備的人才。你們有多少人?
張宵杰:33個,都是本科以上的學歷。
溫家寶:你們就是屬于科技型小型企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企業。
于本宏(大連光洋科技公司):我們公司引進高端人才,市里補助安家費,企業給補助、提供住房,區里還給協調解決子女就學、家屬就業。但就是這樣想要的人他還不來。我們面對的主要是幾所名牌大學,這些學校的博士、博士后畢業以后,要么留校,要么進大型企業,要么出國。如果沒有這三條,他也會考公務員。
溫家寶:我昨天在夏季達沃斯年會上講,如果研發的主體不放在企業,我們的創新是沒有希望的。如果都在學校里搞研發,會脫離實際,學校、科研單位都應該圍繞著企業,產學研結合。現在思想觀念和體制都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大家都奔著當公務員、考博士后,這不是說不可以,但擠到一條道上,太狹窄,也不適應國家的需求。你提到的其實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大學培養什么人?我們的體制應該促成學生愿意到企業去,到企業創業,到企業施展才能。我們也應該多鼓勵企業創新,這樣才能長久。
吳偉克(大連圣之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理,我們企業是微型企業中的微型企業,不到10個人。現在微型企業招工難。我建議,國家能夠多給我們一些陽光,照耀在我們身上。
溫家寶:其實小微型企業需要有更多的陽光,我們將研究出臺一些對小微型企業的具體扶持政策。
張鳴捷(大連鳴捷人才信息有限公司): 我認為現在招工難是因為企業的稅負太重,企業的成本太大。稅的問題各行業不同,再有就是住房公積金、保險,還有其他各種基金,加在一起,壓得企業招工難。我希望能給這些企業減負。
溫家寶:給企業減負是個方向。在減負當中,首先從中小企業、小微型企業做起,這個我們也在研究。這方面的情況請財政部部長介紹一下。
謝旭人(財政部部長):總理已經把國家對企業支持總的要求講了。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企業發展,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型企業在財稅等方面實施了優惠政策,比如企業所得稅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以后還將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小微型企業發展。
您剛才講到的養老金等收費主要是按有關規定企業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醫療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這些資金籌集以后,是用于退休職工養老金、職工醫療保障等支出。企業提取的住房公積金,也是給職工個人的,職工在買房、租房時可以使用公積金。社會保障基金收支有些地區還有缺口,國家財政每年都要給予補貼。
陳光年(大連冷凍機股份有限公司):我們的招工是一方面難,一方面又不難。不難是招聘大學生,難是招聘專業技術工人,比如造型、翻砂崗位,現在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沒有這個專業了,所以招不上來。我希望政府能引導發展這方面的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
溫家寶:我剛才已經講了,這是我們教育結構的問題。我們現在薄弱的還是技能教育、職業教育。最后,我再強調一點,今天在座的有很多小微型企業、中小企業,其實很多是民營企業。我們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在政策上一視同仁。民營企業是小微型企業、中小企業的主體,他們經營更為靈活,對擴大就業、對職工創業,甚至科技創新,都起重要的作用,應該鼓勵發展。
溫家寶:市場調節當中,有些上漲因素是剛性的,比如說人工成本,你要求企業實行最低工資制度,要求企業要給工人漲工資,那人工成本自然要漲。人工成本上漲,那原料價格就要上去,這些是你不能壓制的。但是科學的飼養方式和科學的流通方式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對低收入、家庭貧困的群眾要給予補貼。你說雞蛋價格要降了,降到一定程度就預示要漲,規律都是這樣的。豬肉價格降到一定程度也預示著要漲。這樣反復幾次,農民養雞、養豬的積極性就會受影響。
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食品是須臾不可缺少的。因此,食品的供應、價格都連著政府的心。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靠行政手段,必須靠綜合措施,也就是說要發揮市場作用,加上宏觀調控,包括對農戶、企業的扶持政策。只有這樣,生產發展了,價格才可能穩定。今天大家談得很詳細,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情況,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包括搞活流通,包括對農業生產的扶持,特別是對養殖業、種植業的扶持,包括如何推進農超對接、產供銷一條龍,以及財稅和金融扶持政策,發展養殖業、種植業的保險,這些我覺得都是解決食品供應和價格的一些重要方面。
我們國家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完全有條件把農副業生產搞得更好,切實保障供給,同時使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既使農民受益,又滿足人們合理消費,還能使流通搞活。這些需要綜合規劃,許多政策正在研究。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