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全國兩會上,互聯網+引爆輿論熱點,不是概念有多超前,而是它在過去的幾年中已在經濟的各個層面產生巨大影響。據測算,2014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而到...
今年全國兩會上,互聯網++引爆輿論熱點,不是概念有多超前,而是它在過去的幾年中已在經濟的各個層面產生巨大影響。據測算,2014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而到2015年底,預計達到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左右。在互聯網+的提振下,中國經濟有望在新常態下穩步發展。順應時代洪流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認為,當前互聯網+形成了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并正在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滲透,如互聯網+工業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將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
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委員張兆安指出,當前,包括制造業在內的中國傳統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快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是決定未來經濟能否實現加速騰飛的關鍵。
全國人大代表、國脈科技董事長兼總裁陳國鷹指出,從世界范圍來看,面對互聯網的機遇,歐美各國紛紛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便,向產業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大力推動以無線寬帶覆蓋、云計算運用和智能制造為標志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為把握互聯網的時代機遇,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積極迎接新一輪產業變革,我國有必要將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制定具體的發展政策與計劃。
夯實發展基礎
馬化騰表示,互聯網進入中國還不過二十年,互聯網+又隨之發展起來,并介入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勢頭,基礎并不牢固,所以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必須引起警醒。
首先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據介紹,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包括三個層面:網絡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和標準接口的基礎設施。在網絡基礎設施上,目前還需要加快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并加強寬帶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確保我國在網絡基礎設施上能夠趕超其他互聯網發達國家。其次是對現有互聯網平臺的運用不足,有待進一步挖掘。當前很多企業還沒有對現有的互聯網平臺進行充分的應用,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對信息化需求非常高,但同時信息化成本也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聯網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競爭力變得尤為重要。
張兆安認為,目前我國信息生產力還未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主要是受到原有基于工業經濟的生產關系的束縛,具體體現在制度安排上的落后。如沒有促進信息數據的流動與共享的政策;只有IT投資預算制度,沒有購買云服務的財政支持制度;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也不能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需要。此外,技術創新體系陳舊,小微企業生存環境欠佳和活力不足,以及人才匱乏等,都是阻礙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問題所在。
制定國家層面發展戰略
鑒于互聯網+的重要性,馬化騰建議,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盡快出臺,促進互聯網與各產業融合創新,在技術、標準等方面實現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充分對接,推動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等新業態發展。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強化部門間協同監管,實現快速響應、聯動處置,形成融合市場的監管合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政府應在鼓勵創新的原則下逐步完善和規范新的生產服務方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予新事物發展機會和空間。
張兆安認為,互聯網經濟不是一個靠刺激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的短期投資,而是內生驅動的經濟體,是解決我國經濟長期發展問題的新模式。因此,要高度重視互聯網經濟的戰略地位和發展前景。
陳國鷹從傳統產業實際出發,建議積極推動互聯網創新戰略,利用互聯網激活傳統工業。在這方面,相關部門需組織進行產業互聯網化的布局與研究,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以開放的心態改革金融、醫療、教育等傳統產業,打破壁壘。鼓勵和引導產業互聯網化的自主創新戰略,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策或設立國家專項基金,鼓勵物聯網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推廣,鼓勵產業加快互聯網化應用。
陳國鷹希望,在鼓勵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能積極鼓勵生產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借鑒國內外優質的金融、物流、通訊、管理等方面的產品與服務經驗,以模式創新帶動服務創新、以集聚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拉動產業互聯網生態圈,通過模式再造、渠道再造、機制再造形成新的工業產業互聯網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