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公布的匯豐中國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為47.8,較8月份PMI終值47.6略有回升,但仍處于50臨界線以下。
其中,9月份匯豐PMI指數中產出與新業務加速增長,新訂單指數由上月的52.7升至54.4,產出上升且增速溫和,新訂單指數由上月的52.7升至54.4。
今年以來,盡管走勢相仿,主要以反映中小企業狀況為主的匯豐PMI在數據表現上一直要弱于兼顧大中型企業的官方PMI,企業實際訂單恢復狀況還要待下月1日官方PMI公布后才能互為驗證。
在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看來,該指數意味著中國的制造業增速仍然在放緩,只是放緩的幅度趨穩。由于新訂單疲弱而去庫存過程比之前預計的更長,制造業仍然低迷,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承壓,從而促使決策層在最近幾周頻頻加碼寬松政策。
高盛的經濟學家宋宇觀察到匯豐PMI中來自訂單和生產的積極變化,并認為它們的走勢也與高盛全球領先指數(GLI)的上升相一致,但宋宇也強調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這兩個指數的反彈幅度很小。鑒于中國出口環比增長在美國前兩次推行定量放松政策之后都有所加速,年內剩余時間里出口增幅仍可能在最新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出臺后出現環比回升。
另外,匯豐PMI中的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出現了2012 年一季度以來的首次顯著上升,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策放松所帶來影響的預期,但難以看作短期實際需求的大幅上升的跡象。
除了國外量寬將有可能帶來外需刺激之外,屈宏斌分析,鑒于年度赤字目標8000億,與今年前八個月近萬億的財政盈余合起來,后四個月有近兩萬億的擴大支出空間。預期政策寬松將拉動四季度GDP增速回升至8%左右,從而軟著陸可期。
但是,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對記者判定,財政資金在預算內都基本有明確用處安排,而溫家寶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也強調過,“今年中國采取所有的措施都沒有超出財政預算的硬約束,都是在財政預算內進行的”,這意味著除非修改全年預算,政府很難用財政結余和歷年結余做出新的刺激預算安排,況且財政部門現有資金盈余一般會通過在年底按照預算安排集中支付掉,即便現有賬面盈余在短期花費出去可能會對經濟帶來一定的帶動作用,但并不代表政府將會在預算外有超額支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