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放緩,市場普遍對于我國明年GDP目標預期下調,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常態。與其他發達國家經濟歷史發展不同,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逐步平穩過渡,從&ldqu...
今年,隨著經濟發展步伐的放緩,市場普遍對于我國明年GDP目標預期下調,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常態。與其他發達國家經濟歷史發展不同,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逐步平穩過渡,從“快速檔”逐步滑入“中快速檔”,而非直接進入“中速檔”或者“慢速檔”。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將會呈現新的特征,而為了保持“新常態”的穩定,適當的下調GDP目標是有必要的。追求綠色GDP,拒絕高耗能產業。社會各界對于不能夠片面追求GDP的認識已經達成共識,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調整產業結構,從高耗能、低產出、重污染的產業轉向低碳、環保、節能的產業,從傳統“大項目、高稅收”轉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分工愈加明確,引領自身經濟體走在發展的前沿,處于產業鏈的頂端,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迫切需要進行的轉型。在轉型過程中,一些傳統的“大項目”被叫停,經濟增速將會有所放緩,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順利轉型。
GDP增長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傳統情況下以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模式,將會在中國一去不復返,未來一段時間內,城鎮化戰略的實施,城鎮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城鄉二元結構的打破,使得經濟在新常態下的發展有了新的特征。消費將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拉動點,傳統中國高儲蓄率的現象也將被打破,信用市場發展逐步活躍,在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的過程中,短期內的消費不足,以及投資規模的減少,將會使得GDP的增速有一個正常的回落過程。
市場在經濟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決定》,首次提出在經濟發展中要讓市場起到決定性作用。當前政府不斷加碼民生投資,對于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的投入持續加大,但是對于房地產等的調控卻只字未提,其將交由市場來進行調節,最終達到均衡。在過去不斷采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干預經濟的狀況下,我國經濟得以快速發展,在轉型交由市場來進行調節的過程中,經濟增速預期必然回落。
加快科技創新和人才戰略,為GDP增長打好持久戰。在經濟新常態下,對于傳統企業而言,我國的“人口紅利”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幫助,隨著高技術產業的投產與普及,我國需要追求“人才紅利”來幫助提升整個經濟發展層次。在培養自身人才的同時,制定有效的人才戰略,吸收更多的國際人才充實人才庫,使其多元化,將有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繁榮。人才戰略的實施,勢必帶來科技創新的浪潮,加快自身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結構層次,將為經濟的新常態鋪下堅定的基石。
縱觀全球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可以保持如此高速增長這兒多年,在后金融危機的環境下,即使我國經濟的增速預期有所回落,相比于其他西方國家而言,我國依然保持了強勁快速的發展步伐。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將會向世界展現一個全新的、充滿活力的經濟奇跡。(作者: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