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蓮縣關停園外1035家石材企業,規劃建設了現代化石材產業園,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石材產業也有了長足發展一輛輛集裝箱貨運卡車排隊等候,裝卸車忙著將打包成捆的石板裝車。在旁邊大型的鋼構...
五蓮縣關停園外1035家石材企業,規劃建設了現代化石材產業園,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石材產業也有了長足發展一輛輛集裝箱貨運卡車排隊等候,裝卸車忙著將打包成捆的石板裝車。在旁邊大型的鋼構車間內,一排排紅外線橋式板材切割機甩著水花將石板均勻切割成片。切割產生的鋸泥隨著水流進入車間外的污水處理罐,經過沉淀處理后變成清水流回車間循環使用……五蓮縣石材產業園區一石實業有限公司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工石材。
作為五蓮縣的一項傳統支柱產業,石材業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群眾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名副其實的發展功臣。但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石材加工企業產品檔次低、產業布局亂、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威脅著日照市區飲用水源地的水質安全,成為破壞生態、制約改革的一個因素。
為根治石材業污染問題,做強做優石材產業,從2010年起,五蓮縣按照“開采集約化、加工園區化、交易組織化”的思路對石材業進行綜合整治,關停園外1035家石材企業,關停、拆除大鋸1582臺、切磨設備3318臺套。同時,規劃建設了集石材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和商務貿易于一體的現代化石材產業園,推動符合條件的石材企業入園生產。
推動石材企業入園集聚發展,不是將污染也聚集起來。五蓮縣在打造石材產業園區的過程中,注重做好石材企業的“一增一減”:在提高加工工藝、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同時,減少粉塵、鋸泥污染,打造全國領先的綠色石材生產加工園區。要求入園企業全部建設全封閉鋼構車間,完善污水處理設施、除塵設施以及車間、廠區路邊溝,實現粉塵、污水、鋸泥在車間、廠區和園區三個內循環、零排放。
按照日照市十項環保治理工程建設要求,東港區陳疃鎮政府不但關停了傳統的石材廠,而且計劃在石材企業原址的基礎上建設農業深加工基地,在帶動當地群眾就業的同時,為石材廠原址貼上“生態創可貼”,逐步修復石材加工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
五蓮縣將石材企業入園發展作為石材加工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契機。為配套園區產業建設,規劃建設了大型石材荒料市場、石材物流園項目、循環經濟示范園區以及異性石片區等配套園區,并規劃建設石材商務中心,為入園企業提供商務辦公、信息交流、產品展示等服務,目前主體工程已建成,年底前后可交付使用。
同時,五蓮縣全面提升企業帶頭人、企業產品質量,加強入園企業環保、生產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完善入園企業管理制度;著力提升企業帶頭人的素質,打造一批具有現代企業管理觀念的中小企業家隊伍,撐起引領五蓮石材發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