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武漢萬邦激光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宏煜用金剛鉆“切開”國際市場卻錯過中國“黃金十年”他的選擇注定與大多數人不一樣。武漢萬邦激光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宏煜,我國自主培養的粉末...
用金剛鉆“切開”國際市場卻錯過中國“黃金十年”
他的選擇注定與大多數人不一樣。武漢萬邦激光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宏煜,我國自主培養的粉末冶金專業第一個博士,上世紀90年代初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但并沒有隨大流留校任教,而是“棄文從商”。企業產品定位于國際市場,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等國設廠。
“堅決不做搬運工”,葉宏煜用過硬的技術打開歐美市場,但卻錯過了國內的黃金十年,他說,“之前放棄的國內市場,我打算重新開拓”。
頭號博士的“非主流”選擇
在葉宏煜企業董事長、技術狂人等多重身份背后,名校博士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標簽。
1991年,葉宏煜從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畢業,成為我國自主培養的粉末冶金專業第一個博士。
身披“第一”的光環,葉宏煜并未跟隨當時的“主流”留校任教,而是選擇進入深圳的一家企業做研發。
葉宏煜是浙江衢州人,在北京讀書,博士畢業后在深圳工作了十個春秋,最后將事業落在武漢,他說和武漢結緣源于各種巧合。
在深圳工作期間,葉宏煜一度轉行做投資,但難忘初衷的他還是舍不得丟下多年的技術和知識,隨后在廣東投資一百多萬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從事金剛石的技術研究。
2002年,公司所在的工業區要改成風景區,當時除了經營自己的公司外,葉宏煜還在武漢的一家老牌激光企業任職,“工作期間我參與了華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合作課題,研究金剛石工具焊接技術,結識了領域內的專家,積累了大量資源”。
“加上開發區的實體經濟環境非常好,能安心按照市場經濟辦企業。”天時地利人合,最終葉宏煜將企業搬到了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不做貼牌拿下國際市場
從創業之初,葉宏煜就給自己定下了“死規矩”,不做搬運工,不做OEM(代工),而是注重技術、產品、市場研發。
高技術必然帶來高價格,專注國內市場幾年后,葉宏煜漸感力不從心,“國內市場不需要我們這么高科技的產品,利潤也薄”。2009年,他調整了戰略開始進軍海外市場,第一站就是技術創新能力最強的美國。
金融危機過后,美國出臺拉動內需政策,其中之一就是高速公路翻修,每天消耗金剛石鋸片不少于5000片,市場容量高達幾千億美元,也成為全球金剛石工具需求最大、要求最高的地方。
抓住這個機遇,葉宏煜專門針對美國開發的大尺寸大功率金剛石鋸片,比美國當地5家50年以上歷史的同行效率提高一倍。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萬邦占領了美國5%的市場份額,美國許多城市都知道了一個來自中國的金剛石工具公司“DTT”(萬邦英文縮寫)。目前,萬邦的大旗也已飄揚到了德國、澳大利亞等地。
高技術給葉宏煜帶來了高收益。1.2米鋸片,售價在1500美金,650mm的鋸片,600到800美金,售價是同行的十倍,“技術高,不怕沒有市場”,葉宏煜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當時銷往美國的產品,即便在漢生產通過陸海聯運,零售價依然有超過50%的毛利。
因為自滿錯失了“黃金十年”
不過一直定位高端和創新也讓葉宏煜錯失了不少機會。葉宏煜坦言自己錯過了國內的“黃金十年”。當時緊挨著武漢的鄂州,有很多金剛石工具廠,起初他并不看好,更不想參與競爭。然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鄂州的金剛石產業已頗具規模,成為一個生產鋸片的企業群。
“回想當時或許看到自己的成績,有了自滿的情緒,直接把整個市場放棄,而他們正好趕上了這十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對于自己的失誤,葉宏煜直言不諱。
因此,采訪過程中,他不斷地強調要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但這并不意味著他要去做中低端市場,“跟小企業競爭,既然我們已經錯過了經濟迅猛發展的勢頭,我們就得尋找其他的突破口,我們還是得靠技術”。
在技術上,葉宏煜說要讓國內企業在三五年內無法追上。
對于未來,對于國內市場,葉宏煜也充滿了希望,“現在的中國,也即將進入高速公路維修階段”。
在他看來,高速公路的使用年限一般為12年,國內的高速公路幾乎在同一時期大規模鋪建,一旦進入維修期,工程相當龐大,并且公路維修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準時完成,便于完成專業協作,這就對金剛石鋸片的質量提出高要求。“機會來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透露出了他開拓國內市場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