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CCMT2012)高層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內成功召開。
自上午9點到下午16點半,來自機床工具行業、航空航天、船舶、汽車、能源等主要用戶領域知名企業家和專家發表了一場場精彩的演講。高層論壇,是一次機床行業中思想與技術的高端交流大會,同時也為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面臨嚴峻形勢而彷徨時指明未來發展新思路。在高層論壇中,專家學者們通過對目前國內市場的分析而提出的嶄新觀點,為機床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和啟迪效應。
緊扣主題 機床轉型升級是重點
高層論壇與本屆中國數控機床展覽會“緊跟需求升級、加速結構調整”的主題相一致,并拉開了此次南京機床展會(4.16-4.20)的序幕。演講的十一位知名企業家和專家,從宏觀上把握分析目前機床形勢,同時旁征博引,紛紛指出“轉型升級”是十二五期間機床行業集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機床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然選擇。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惠仁講到:“近十年來,我國機床產業經歷了近十年的連續高速發展,現狀突出表現為經濟規模的迅猛增長和產業結構素質的顯著提升。但是發展過程中,由于數量和規模的持續擴張,質量和素質不斷降低,從而出現了矛盾,因此需要轉型升級。”陳惠仁認為,轉型升級僅滿足于能做是不夠的,需要實現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級和跨躍;僅能做產品是不夠的,轉型升級需要為用戶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的能力;機床工具產業要實現由商品提供者向用戶工藝師的角色轉變;僅有技術手段是不夠的,轉型升級需要企業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僅有產品和市場調整是不夠的,轉型升級需要產業內部專業化結構的調整;僅考慮技術和經濟要素是不夠的,轉型升級需要企業制度和文化層面的創新和升級。
西安航空動力公司總工藝師陳貴林指出,目前機床設計及創新能力不能滿足航空制造業的需求,使得用戶不得不尋求國外制造商,如整體葉盤加工、葉片加工、專業拉刀磨削、復合加工設備及特種加工設備等。也沒有成熟的數控系統,國內數控系統僅在一般電加工設備上保持相應的市場份額。因此,非常有必要針對現狀,對機床做轉型升級。
名企強調 用戶需求升級是推動力
客戶的需求,往往給制造商帶來許多新的思路與產品改進動力。正如秦川機床集團董事長龍興元在演講中提到:“用戶需求升級是機床工具行業轉型升級的推動力,應瞄準用戶行業發展動向,以用戶工藝為先導,緊跟用戶工藝的變化,并努力引領用戶工藝的發展方向,不斷推出新規格、新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這是在激烈競爭中做強做大的必然選擇。”
沈陽機床副總工程師李憲凱也說,客戶才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只有贏得客戶,才能贏得自己的發展與未來。為此,沈陽機床做了一系列具體舉措:如經營理念轉變為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努力在三年內實現普通機床以OEM方式轉移,通過OEM方式打造一個全新的社會化制造體系,整體提升沈陽地區機床制造配套加工能力,實現品牌經營等。
用戶呼吁 機床企業也是“設計師”
除了機床代表,機床行業的用戶代表——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北京北內有限公司也表達了對國內機床的技術升級需求。北內發動機正是個典型案例表現出用戶需求推動了國內高檔機床的轉型升級。作為汽車零部件企業之一,北內常務副總經理田安民提出了對國產高檔數控機床的需求分析,為國內機床迎合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而不斷改進技術。
另外,機床用戶另一代表——汽輪機制造商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帶來了新的建議。東汽副總經理張紹先說,機床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是全套的整體的最優化解決生產的方案。機床企業不僅要研究機床本身,而且應當注重產品的工藝研究,從刀具、切削用量、冷卻等一系列都有完善的解決方法,要做充足的應對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研究院校、企業主體、制造工廠的積極作用。總之,機床企業應努力為用戶量身定制多樣化機床,以高檔、定制化謀求市場。
轉變理念 成功探索是最具說服力的實證
山特維克可樂滿、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海天精工、阿奇夏米爾公司等為了應對目前中國國內市場形勢,不斷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定驕人成就,成功的轉型升級成為了行業內最具說服力的實際案例。
例如,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副總雷軍在演講中提到加快推進柴油機技術轉型升級的思路與途徑。他以自身公司情況為例,解讀了推進柴油機制造技術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新的設想。“成組技術是柴油機技術升級的重要途徑。”陜西柴油機重工開展對成組技術、基于GT的CAPP技術、基于GT的工裝快速射擊技術等研究,突破了柴油機零部件分類編碼等關鍵技術,建立了系統完善的工藝信息管理平臺。成組技術項目的研究,創建了高效、快捷的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機新的工藝技術準備于生產技術準備模式,該技術成果在行業內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肩負轉型升級重要使命,機床企業任重道遠。既要應對世界市場挑戰,通過不斷拓展思路,增強研發能力,堅持合作和自主相結合,堅持工藝與裝備相結合,掌握核心的制造技術,加強核心競爭力,也要面臨國內激烈的市場競爭,通過拼技術實力,以質量與服務取勝。我們堅信,通過結構調整,中國機床在未來必能趕超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