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神舟八號”飛船返回艙降落于內蒙古,標志著“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
多年來,中國靠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開啟了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而在前不久落幕的第13屆工博會上,筆者深刻地感受到,要想在世界高端刀具舞臺上贏得一席之地,國產刀具也需要秉承這種精神。
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發布的國內刀具行業2010年經濟發展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進口刀具和國產刀具總銷售額達到330億元,居全球第一。在330億元銷售中,進口的110億元刀具全是現代高效刀具,220億元的國產刀具中,稱得上現代高效刀的僅有20億元左右,才占到10%-15%,而國外品牌刀具銷售額占到我國刀具消費的1/3。這表明中國成為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刀具大市場的同時,高端市場被跨國企業占據,這是一個大問題。
究其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在中國汽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領域快速發展的今天,其高端刀具的市場也逐步擴大,但是由于國內刀具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差較大,而使得國產刀具大多應用在中、低要求的客戶群里,如農業機械、摩托車等中低檔的機械制造工業。再者,由于中國制造業粗放式發展導致機床和刀具的發展極不平衡,很多制造企業花大價錢購買機床,卻在刀具消費上束手束腳,舍不得購買先進高效刀具,傳統刀具的市場需求長期居高不下,這也是國內很多刀具企業不愿進入先進高效刀具生產的重要原因。
相對于機床外企德日兩強爭霸的局面,刀具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從瑞典的山特維克、德國的瓦爾特、以色列的伊斯卡,到美國的肯納、韓國的特固克、日本的歐士機,可以成得上是群雄逐鹿。為搶占市場,各個洋品牌也是紛紛推出新品,在本次工博會上,歐士機的市場部負責人胡泓就告訴筆者:“我們最近推出了一款新產品,是硬質合金內冷油孔WDO鉆頭,這款產品相對于之前的產品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涂層。”
外企的這種“行業倒逼”,更使得國產刀具制造商們必須加快前進的步伐。展會上,成量工具負責人楊忠俊對筆者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會先把‘內功’練好,加大研發力度。”而上海工具廠也表示,公司正通過實施“雙加”和“重點國債技術改造”項目,引進大量國家先進技術和裝備,發展整體硬質合金印制電路板刀具、硬質合金鉆頭、硬質合金銑刀等。
可見,在技術上先做好攻關戰斗的準備,是我們國產刀具實現像神八一樣“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