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政策的實用性超出預期,其中有三大亮點,包括重點強調對基礎件的扶持;加快企業兼并重組;重點項目、工程要支持裝備業振興。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規劃指出,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依托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礎配套件和基礎工藝水平;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國泰君安機械行業分析師張錦燦表示,此次調整振興規劃的內容更加具體、務實,實用性超出預期,企業受益也將更加直接。此次的政策有三大亮點,包括重點強調對基礎件的扶持;強調了加快企業兼并重組;強調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要支持裝備業振興。
張錦燦指出,這三大亮點中,對基礎件的扶持是近期的政策里重點強調的,在以前的政策中著墨不多。長期以來,受制于研發、材料、工藝等工業基礎限制,基礎件領域一直是機械眾多子行業的短板。如果沒有外力的支持,行業自身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積累才能跟上主機企業的需求。政府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切中要害。
海通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葉志剛也表示,規劃意見稿中印象最深的涉及重大裝備和基礎零部件,尤其是基礎零部件首次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基礎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受制于人。國家將在這些重點升級研發領域給予類似鋼鐵業那樣的資金支持。而在核電、新能源等重大裝備制造業方面,對企業購置高端、環保設備在稅收上給予優惠;以及對國內用戶采購國產機械裝備也可能給予一定優惠。
雖然裝備制造業中部分子行業受益預期明顯,但大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裝備制造業的振興規劃并沒有特別具體的刺激措施,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調整方案。中金公司分析師羅煒也表示,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出臺并沒有給市場帶來超預期的內容,自08年底以來,市場已在期待振興規劃,關于振興規劃的內容此前在諸多媒體也屢次報道,相關板塊的股價也已所有反映,估計此次對股價的進一步刺激作用將有限。對此張錦燦指出,由于裝備制造業涉及行業較多,所以此次的政策沒有像其他行業一樣提出很多具體的數字目標,但基調已定,預計后續仍將有細化政策出臺。
張錦燦預計后續政策和受益行業可能主要出現在三個領域。政策提出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聯想到對基礎零部件的關注,可以認為在該領域將有進一步的政策出臺;政策還提出建立使用國產首臺(套)裝備風險補償機制,機床、重型設備、核電等裝備領域受益會比較明顯;政策將增加出口信貸額度,支持裝備產品出口,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造船行業可能受益于出口信貸政策,工程機械行業可能受益于零部件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