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不日將批復公布。《規劃》表示,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要達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要以純電動為主要技術路線,大力發展節能汽車。未來10年政府財政投入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
為了保證在2020年之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達到500萬輛的水平。“十二五”期間,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中、重度混合動力乘用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同時,2015年要實現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其中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要占50%。
由此可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十二五”期間最具發展潛力產業之一,如此誘人的市場蛋糕,估計新能源產業鏈上的供應商都希望借此分得一杯羹。但考慮目前汽車發展瓶頸依然存在,五金行業能否穩操勝券,小編認為,企業應該依據從自身實力出發,冷靜對待。
汽車零部件:成熟技術是關鍵
依據當前形勢,5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對汽車零部件企業來說自然意味著一場新的發展機遇。不過,綜合汽車零部件的各項缺陷,比如成本不具備優勢,充電站基礎設施滯后,關鍵零部件、技術仍不過關,許多企業仍然不敢冒昧涉足。
其實,若一味追求新能源產業的巨大潛力,中國的零部件制造商倒不如考慮企業自身資金實力和技術研發實力,有計劃地投入到新能源產業大潮中去。對于那些資金不做的企業,可以專注于傳統企業節能零部件產品的研發。事實上,傳統汽車的一些關鍵技術水平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水平。因此,除了電機、電池等新技術值得不斷探索外,提高傳統汽車固有的關鍵技術同樣迫切。
所以,我們在重視發展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千萬不要忘了對傳統能源汽車的節能降耗,零部件制造商應該在正確了解新能源市場投入的前提下,理性地做出選擇。
有色金屬:需求有望增加
據悉,截止2011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將完成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6209個充電樁的建設。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強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并于今年在26個省市開展了充電設施試點工程建設,同時研究電動汽車充放電技術及運營模式。將于2015年計劃建成1700座公共充電站和300萬個交流充電樁。
這樣一來,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設帶來有色金屬以及其他材料產業的升溫。“電網公司在布局充電站網絡建設獲得了先期收益后,有色金屬行業則能從充電站的建設中獲得第二桶金。”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基礎建設暫告一段落之時,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有望接過接力棒,繼續拉動國內銅市場的需求。以上海漕溪充電站為例,總投資508萬元,充電裝置投入占了200萬元。其中,精煉銅被大量用于電力電網以及相關充電裝置的建設中。由于近年來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大規模建設,推動滬銅單價從2009年初的27000元/噸上漲至2010年底的56000元/噸。
電器設備:潛在價值巨大
國家政策的持續拉動、消費者接受程度的加強,以及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的逐步夯實、電池系統及動力總成系統的日趨完善,都將給電動汽車制造商、電池材料、充電設備制造商、其他電器附件制造商、電站運營商帶來不可估量的新機會。
電動汽車的發展對于中國的節能減排事業意義重大,而充電站設施的完善則是電動汽車能否大規模推廣的關鍵。盡管關于電動汽車充電站技術標準還沒有全部出臺,但充電站建設相關企業的工作已經展開。國內一家生產充電接口相關配件的老總告訴小編。他們為電動汽車充電站配套的直流、交流接口設備已經在試生產。
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鋰離子電池,電機及控制系統都將享受電動汽車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