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16日在北京舉行的2011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上,來自德國156家機床企業高調亮相,參展凈面積達8,600平方米。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VDW)市場總監Gerhard Hein在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德國展團此次參展又一次刷新了歷史記錄。”在本屆展會上,德國參展商將為中國工業領域全面展示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產品包括為切割及非切割行業提供的機床、激光和非激光的鈑金加工技術、控制系統、切削工具、生產計量和夾持工具等。
德國機床制造商對CIMT的濃厚興趣有力證明了中國是其最重要的銷售市場。中德兩國之間的機床貿易在近幾年實現了顯著的雙向增長。2010年,中國在德國工業領域的重要機床供應商中排名第七。2009年金融危機的打擊延緩了中國供應的上升勢頭,但在2010年又重回增長軌道,進口總額約7,400萬歐元,比2006年增加了50%,其中主要包括零部件、配件和車床。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床市場,也是最大的機床進口商。2010年進口的機床中有21%來自德國。這意味著德國是僅次于日本的中國工業領域第二大機床供應商。德國的機床出口自2006年以來翻了一番,受全球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影響相對較小,幾乎一半的增長是在2009年和2010年實現的。最新的機床交貨量達到17億歐元。這些全部得到了擁有廣泛技術基礎的產品組合的支持,主要包括加工中心、磨床、搪磨機、精研機、拋光機以及齒輪加工機。
中國市場是德國機床行業的重要驅動力
VDW相信中國將繼續成為德國機床行業未來發展的驅動力。Gerhard Hein對未來全球宏觀經濟狀況的良好發展表示樂觀,他認為以中國為首的發展市場中的工業化和基礎設施升級將繼續需要高資本投資,以及隨之增長的對頂級生產技術的全方位需求,而這些技術并不僅限于來自德國。
今年德國機床工業產量預計增長30%。這意味著它正以超出原先預期的速度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自2009年年底以來,該行業已經在每季度訂單方面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最初,在中國、韓國和印度的推動下,來自海外的需求刺激了德國的機床貿易。“這就促進了德國機床行業在全球的業務拓展,擁有高出口比例(2/3)以及高級技術良好回報的國際聲譽,”Gerhard Hein評論說。經濟好轉的形勢繼而逐步促進了國內機床的需求,從此德國的整個機床行業都從全球需求的增長中獲益匪淺。
中國工業領域對德國機床的依賴增強
一直以來,德國制造商都是全球技術領導者,而如今他們將繼續強化這一競爭優勢。例如,一個明顯的選擇就是將生產技能從一個領域轉移到另一個領域。醫療技術和航空產業是具有一定潛力的市場。在這兩個行業中,對于相關產品有非常嚴格和高度專業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只能利用高精密的生產技術來滿足。“這是德國制造商的專長,致力于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所需的復雜解決方案”,Hein說道。
這同樣適用于未來的汽車行業。電動汽車、混合動力驅動、傳統內燃機引擎的優化,實際上對于所有涉及的變化而言,德國機床行業都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因為它在生產技術方面提供了完備的解決方案。
誠然,各方對機床的需求也會發生改變。氣候變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必要性正在引發人們高度關注生產操作中的可持續性問題。機床則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了開發可持續高效生產系統的新方案,許多公司正在和他們的供應商展開密切合作。
Gerhard Hein指出,大部分德國中等機床制造商在研發中投入了相當比例的營業額。例如,2009年經濟危機中投入額比例占總數的4.3%。憑借創新,他們生產出使全球客戶廣泛受益的新產品和服務。完成上述成果的同時,對合作伙伴的知識產權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我們非常重視保護發明和專利。我們希望全球的合作伙伴和我們共同秉承卓有成效的合作精神,”Gerhard Hein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