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0日在北京表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內需,不僅不排斥外資,相反還要發揮外資更加積極的作用。中國將與全球的資本共同發展、分享繁榮。
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陳德銘介紹說,中國公布外商并購安全審查制度,不設置新門檻、行政許可程序,參照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使政策更透明、公正,具有可操作性;取消針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是公平競爭的要求;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覆蓋中國境內所有企業。在政府采購領域,將讓內外資企業和產品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他說,對中國境內的所有內、外資企業都一視同仁。“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
中國正處于工業化進程中,企業需要大量的先進技術設備,需要進口快速電子計算機、精密度更高的數控機床。但有些國家禁止對華出口這些東西,中國需要購買的東西被該國的法案阻擋,這增加了雙方平衡貿易的難度。陳德銘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討論如何改善貿易結構。
陳德銘介紹說,去年中國貿易順差占GDP的比重為3.1%,在G20中排名第九位。這一比例對一個新興國家來說是比較合適的。今年中國將繼續擴大進口,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將繼續下降。
2010年美國、歐盟、日本對華出口的增幅都超過了30%,遠遠高于它們從中國進口的增幅。中國成為日本、韓國、東盟、澳大利亞、巴西、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的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的第三大出口市場。陳德銘表示,今后中國將繼續增加從最不發達國家和主要貿易國家、主要順差來源國的進口。
他希望,那些對華有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放寬出口管制措施,為促進雙邊貿易的平衡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他還呼吁各方,推動多哈回合談判進程。
引進外資、對外出口的同時,中國不斷加大對外投資的力度。2003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僅28億美元,去年已增加到590億美元,約占當年吸收外資的六成。陳德銘預計,再過5到10年的時間,中國將逐步實現資本的進、出基本平衡。他希望一些國家,給中國企業平等準入的待遇,保護中國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