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山市江源區委、區政府把發展松花石產業、打造松花石品牌戰略作為經濟開發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協會組織、樹立品牌、市場運作”的模式,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進行規模化生產,把松花石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產業優勢,并最終形成文化產業的優勢競爭力,使得松花石產品、文化品牌備受世人矚目。
自2008年以來,江源區成功舉辦了三屆松花石文化節和兩屆長白山奇石博覽會,并在北京政協禮堂、上海世博會、東北亞博覽會等國內國際高端場所和重要集會上,宣傳推介松花石、松花硯,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松花石獨特的魅力。其中,巨型松花硯“江之源”被全國政協大禮堂永久收藏,“九龍硯”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給來華訪問的外國元首。松花硯這個飽含長白山文化和宮廷文化的稀世珍品,再一次受到尊崇。
雖然江源區的松花石產業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其加快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是相應的機構需要盡快建立健全。應抓緊申報成立中國松花石(硯)鑒賞檢測中心,盡快制定并出臺中國松花石(硯)鑒賞標準,加快建立松花石工藝品評價體系等。
二是松花石、松花硯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要與弘揚長白山文化、滿族文化及民俗文化有機融合,組建中國松花石文化調研會,對進一步傳承松花石文化及收藏價值進行深入探討和挖掘。
三是松花石專業人才匱乏。高端人才少,缺少一支技藝精湛的專業人才隊伍。松花石雕刻工藝良莠不齊,應進一步加強培訓機構建設。
四是松花石產業項目發展建設資金不足。缺少高端制作設備及產品,松花石產業園區建設進展速度不快,龍頭企業少,規模化、集約化運作程度不高。部分零散松花石經營業戶仍然存在。應加快長白山奇石文化城二期工程建設,以便于統一管理,并通過政策引導散戶入駐。
五是宣傳聲勢和力度不夠。強勢打造品牌理念意識不強。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形成長白山—松花石—江源,江源—松花石—長白山意識概念。深入策劃松花石品牌宣傳規劃,廣告宣傳要鋪天蓋地,形勢宣傳要新穎別致、主題特色鮮明,實物宣傳要介入廣、檔次高、精品化。
江源區松花石產業發展前景樂觀。江源區委、區政府認真解讀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和省國土資源廳聯合下發的關于扶持松花石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結合實際,謀劃了松花石產業發展思路和長遠規劃,著力推動松花石特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
一是高位規劃松花石產業發展。把松花石產業發展列入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成東北最大的長白山奇石交易集散地和松花硯文化產業基地。聘請國家有資質單位,設計松花石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中國松花石(硯)鑒賞檢測中心,落戶江源;制定鑒賞標準,建立松花石工藝品價值評價體系;培養引進松花石專業人才,設立松花石文化和產業發展人才獎勵資金。
二是加強扶持松花石文化研究和系列產品研發。組建中國松花石研究中心,在第三屆石博會期間,舉辦吉林省第二屆松花石產業發展研討會,辦好硯雕大賽。以江源區聚緣松花石技能培訓部為依托,成立松花石產業研發中心,開發新產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開發一批以松花石為原料,能夠滿足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工藝禮品和旅游商品。
三是加大產品開發力度。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上動腦筋、下功夫,多開發適銷對路的文化用品和長白山特色旅游紀念品等,盡快形成規模,擴大市場。
四是扶持松花石(硯)龍頭骨干企業。區政府又新投入150萬元資金,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整合資源,對區域內的松花石加工、銷售企業重組,成立集團公司。
五是加快奇石文化城二期工程項目建設。計劃總投資4300萬元,建設商鋪190戶,占地面積1.51萬平方米,建設兩棟4層的綜合式奇石市場,主要經營松花石、松花硯、各地奇石、松花石配套產品等。鼓勵域內所有松花石館入駐奇石文化城,變過去零打碎敲為規模經營。
六是規劃建設松花石產業園區。力爭5年內引進10戶以上規模企業落戶園區,區政府給予3年的扶持政策和信貸資金扶持。
七是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借鑒外地經驗,組建松花石文化研究會,挖掘松花石歷史文化,擴大名人效應和歷史效應,不斷提升松花石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八是加強松花石資源保護性開發。出臺相關政策,勘探松花石礦源點,合理設置探礦權和采礦權,優化松花石資源勘查開發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