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應邀參加思客會,并現場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短期、中期和長期視角》。此次活動由中...
7月31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應邀參加思客會,并現場發表主題演講《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是什么?——短期、中期和長期視角》。此次活動由中國投資協會、江蘇省經信委、新華網、江蘇省金融業聯合會主辦,新華網思客、南京市河西中央商務區管委會、吳曉波頻道、《價值線》雜志、新華網江蘇頻道承辦。以下為發言實錄:中國經濟變革最大的困難和風險,可以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三個視角來進行簡要的分析。
短期來看,是高杠桿和高負債引起的各種風險
去杠桿、去庫存、去產能,這三項是今天中國經濟問題面臨最緊迫的問題之一。
高杠桿的同時,我們看到的是企業的高負債所帶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現在銀行的不良率,官方公布的數據達到1.75%,民間的數據可能比這個還要高。
高杠桿、高負債,讓很多的企業已經沒有能力進行再投資,和進行產業的升級換代。
這個短期的問題是怎么造成的?是產權結構的畸形和經濟增長戰略的畸形,導致投資結構的畸形、信貸結構的畸形、社會成本結構的畸形或者失衡。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一個短期問題,但是今天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個長期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金融資產在不斷快速增長,誰在為這些龐大的資產創造收益呢?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訴我們,金融資產本身是不創造任何收益的,企業利潤的分紅只能靠實體經濟來創造。金融資產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實體經濟越來越萎縮,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
中期來看,是全要素生產力增速持續放緩
全要素生產力能夠綜合衡量一個國家的資源利用效率。而有很多的間接指標,可以來表明社會資源利用的效率。
一是工業增加值,這幾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快速下降,今年上半年增速已經下降到不到6%,工業增加值雖然不是全要素勞動生產力的直接表現,但是是一個很好的間接的表現,更關鍵的是我們看到企業利潤的增速正在大幅度下降。
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下降。1至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只有6.2%,且主要是來自短期因素,比如說石油行業、煉焦行業的利潤大幅度增長,拉高了平均水平,實際上絕大部分行業利潤并沒有出現增長。
三是勞動者工資增速受到遏制,甚至受到地方政府的強力干預。如今,全要素勞動生產率下降,我們怎么才能夠實現真正的增長,怎么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長期的根本困難,是原創性的科學創新嚴重不足
首先,我國制造業整體仍然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產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依然很差。中國絕大多數企業依靠廉價勞動力、環境污染、資源消耗來為發達國家打工,產業升級換代任務艱巨。
其次,工信部部長苗圩曾經說道,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成為制造強國尚需時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中國依然嚴重缺乏真正引領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原創性思想和科學發明,而原創性科學思想才是最重要的競爭力。
而這個競爭力來自于大學和研究機構。這是下一步面臨最重大的改革,也是思想方式上最重要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