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兵紅箭中南鉆石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玉順尹家緒董事長《春天里,創新正當時》和陳建華董事長《創新的春天》兩篇文章先后發表,在中南鉆石引起的回響久久不絕,激勵著中南人再次鼓滿科技創...
尹家緒董事長《春天里,創新正當時》和陳建華董事長《創新的春天》兩篇文章先后發表,在中南鉆石引起的回響久久不絕,激勵著中南人再次鼓滿科技創新的風帆,不畏艱險,破浪前行。科技日新月異 創新永無止境
“惟進取也,故日新。”科技創新對企業的發展起引領和主導作用,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核心,是實現公司“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是“短板”,決定企業高度的恰恰是“長板”。尹家緒董事長指出:誰抓住創新發展的機遇,走好創新驅動發展這步先手棋,誰就能掌握戰略主動,搶占發展的制高點。
十多年來,中南鉆石從參與市場競爭的內在需要出發,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的驅動和引領作用,積極促進工藝技術流程與檢測標準與國際接軌,開創了中國金剛石合成粉末觸媒新時代,奠定了中南鉆石在超硬材料行業技術創新領航者的地位。盡管近幾年全球超硬材料市場連續走弱,但中南鉆石與同行業其它企業相比,金剛石及CBN市場份額持續雄居世界第一,技術和品牌優勢反而更加穩固,市場地位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2016年,中南鉆石成功入圍中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主持起草的兩項國家標準頒布實施,這是公司在超硬材料領域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具體體現和重要成果。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盡管中南鉆石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了自我超越,但科技創新的萬里長征才剛剛起步。企業發展沒有休止符,深化改革永遠在路上,科技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人類對物質、文化、精神生活的持續追求,不斷掀起風起云涌的新技術變革,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面對日新月異的產品迭代、產業升級和競爭格局變化,過去我們靠規模擴張實現跨越式增長的路子難以為繼,在“新常態”下,通過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到品質致勝、穩定增長才是未來的方向。市場對每個企業都是公正的,困難和挑戰恰恰是發展機遇,局面復雜多變,方顯英雄本色。與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相比,我們沒有理由為昨天的輝煌而沾沾自喜,審時度勢,與時俱進,自我加壓,科技創新,盡快重塑公司新動力,應當成為我們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如果不“以變應變”、“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不快變”,就會陷入戰略被動。應當看到,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仍然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比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選向還不夠精準,高層次領軍人才缺乏,創新的方式方法尚需復合疊加,突破產業高端價值鏈核心技術不足,制約創新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激勵科技創新的薪酬政策與考核評價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等。尹家緒董事長和陳建華董事長春天的召喚恰逢其時,必將激勵中南鉆石迎難而上,砥礪前行,再創輝煌。
堅持雙輪驅動 激發創新活力
中南鉆石要發展,必須堅持“吃技術飯”,以科技進步創新未來。我們要“調結構、保地位、去產能、降成本、降兩金、控風險”,迫切需要科技創新培育新動力來支撐和推動;我們要“牢牢占據超硬材料行業龍頭地位”,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技術制約;我們要“以國際化視野,謀劃全球市場”,亟待通過科技進步搶占前沿高地,我們要“成就客戶,回報股東、造福員工”,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提供強大保障。
“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驅動創新。”對中南鉆石來說,要讓科技人才真正潛心科研,讓科技成果不再成為束之高閣的“睡美人”,首先是要培育創新意識、提升科學素養,激發創新動力,完善科研條件,最關鍵的是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一套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人才、體現價值創造的激勵機制,讓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力競相迸發。
科技創新是當前解決中南鉆石各項困難和矛盾的現實需要,同時更是始終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實現“基業長青”的戰略選擇。形勢好,往外攻,市場差,練內功。我們要圍繞“突破核心關鍵,補齊弱項短板,奠基未來發展”的要求,針對超硬材料重點產品發展領域,改革驅動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加強對外合作,提升內生動力,強化技術積累,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努力在核心關鍵技術與工藝方面實現突破,搶占行業高端價值鏈,努力主導行業標準和游戲規則。
一是要充分發揮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優勢,不斷完善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科研手段、科研條件,加速提升科研開發軟硬件能力水平,前瞻性謀劃實施研發中心募投項目建設,系統性推進科技創新驅動工程。
二是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把人才放在科技創新更加重要、更加優先的位置,使公司發展“有活力、有潛力、有未來”。進一步完善超硬材料領軍人才引進和使用,加大青年人才培養力度、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大力倡導先行先試、敢闖敢干的作風,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使科技創新、技術攻關成為科研人員的一種精神追求。
三是要繼續完善科研項目負責人制,在公司全面把握科研方向的前提下,項目負責人不再單一由公司領導擔任,科研人員可以自由組合、自主申報科研項目,鼓勵開展不同類型的對外合作研究。科研人員有多高的能力與志向,公司就努力提供多大的平臺與空間。項目負責人有權自主組織所承擔項目的科研試驗,公司各項資源優先向科研開發項目配置。
四是要健全體現價值創造的薪酬與激勵機制,完善合法合規、科學公正、責權明晰的考核評價制度,在堅持項目負責制的基礎上,探索完善“基薪+項目津貼”制,探索嘗試“基薪+利潤提成”制等新的激勵模式,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防止科研成果與市場和效益兩張皮,讓創造價值的創新人才獲得榮譽、受到尊重、論功行賞,名利雙收。
科學精神有界 科技創新無涯
在科技創新的世界里,一切固有的認知都可以突破,一切傳統的陳規都可以革除。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敢于想象、敢于憧憬,才能高揚科技創新的風帆。想前人所未想,創前人所未創,意味著要打破定勢、突破傳統。科技創新不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科技創新就在我們身邊。顛覆是創新,改善也是創新,創新就在我們解決各項問題的進程中。
然而,科技創新不是隨心所欲,科技創新的真正源泉是洞悉人類的潛在需求,依照哲學思維和科學方法來駕馭自然,因此科技創新亦有規律可循。科技創新需要培育具有科學素養的創新人才,發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來進行。因此,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任務,就是把科技團隊改造成“學習型組織”。
科學精神是“求真務實精神、理性思考精神、懷疑批判精神、開拓創新精神”的集中概括,基本要求是踏實、理性、嚴謹,核心要義是求真、創新、奉獻。工匠精神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繼承與傳承,基本內涵是愛崗敬業、刻苦鉆研、追求極致、樂在其中。其中,“精于工”就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盡善盡美”,“匠于心”就是“耐心、專注、堅持”,“品于行”就是“藏品于物、道技合一、奉獻摯愛”。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決不是束縛科技創新的枷鎖,恰恰相反,它們是推進科技創新的基本遵循,是一切創新創造的精神源泉。可以說,倡導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倡導科技創新,堅持把科技隊伍建設成不斷“自我超越”的學習型團隊,就是高揚科技創新。面向全球,面向市場,面向未來,厚植“對兵器高度忠誠、對技術刻苦鉆研、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沃土,多走科技進步的“上坡路”,打造“國際一流超硬材料產業基地”的美好愿景就會真正成為腳踏實的生動實踐。
春天里,科技創新的激雄樂章再次奏響!
2017,讓我們以實際行動響應尹家緒和陳建華等領導同志的召喚,秉持恒心、耐心、精心、匠心,弘揚“唯實,創新,開放”的企業精神和“把一切獻給黨”的紅色文化,把科技創新“提上來”,把用戶期待“干出來”,讓公司發展“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