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際匯的廣闊天地里,中國汽車工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繼續呈現高速增長,累計產銷雙超1300萬輛,與國際汽車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相比呈冰火之勢。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中國汽車市場不僅保增長的任務提前完成,汽車產品結構的調整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汽車企業的兼并重組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在穩步推進中,我國汽車工業總體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中國儼然已成為世界最大汽車消費市場和最大生產國。
生產裝備是汽車制造技術的載體。汽車制造的水平和質量取決于裝備水平,汽車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則取決于裝備的先進程度和制造成本。隨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不斷出現,隨著中國市場對汽車制造企業在減員增效、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上近乎苛刻的要求,汽車工業對生產裝備也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
在2010年度CCMT開幕之際,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先生接受采訪時候,吳柏林先生結合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特點,為我們深刻解讀了中國《汽車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探討了汽車工業及機床工具行業的發展趨勢。
筆者: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經濟運行特點,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績?
吳柏林先生:2009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呈現前抑后揚、總體啟穩向好趨勢。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4014.2億元,同比增長16.1%,國產金屬加工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由上年的61%提高到70%,其中國產數控機床由51.6%提高到62%,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36%。
我國連續八年成為世界機床第一大消費國和第一進口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日本、德國機床生產均大幅下滑,2009年我國首次成為世界機床第一大生產國。全年金屬加工機床產值153億美元,同比增長7.6%;消費197.9億美元,同比增長0.5%。
機床工具進出口均深度下滑,逆差繼續縮小。數控金屬加工機床領域外商投資進口明顯減少,一般貿易進口大幅增加。全年累計進口97億美元,同比下降21.1%;其中金屬加工機床進口59億美元,同比下降22.1%。累計出口47.4億美元,同比下降33.5%;其中金屬加工機床出口14.1億美元,同比下降33.0%。
本年度,中國機床行業和企業在逐步深化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上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在經歷全球金融危機的洗禮后,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已經在內部發生了深刻變化,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充足的信心進行更加深入扎實的結構調整和發展創新。歲末年初,全球經濟顯示反彈跡象,我國以結構調整為中心的投資繼續放量,機床工具企業訂單顯示出快速增長跡象。預計2010年全年機床工具行業增速將會達到10%左右,金切機床將實現較高一位數增長;金屬加工機床進出口將出現恢復性增長。因行業多年快速發展的積累和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增強,數控機床、高端機床占比明顯增加,低端產品占比持續降低。
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特點:
1.2009年是近十幾年來產品結構調整最突出的一年。我們的大型機床產品多了,含金量高的、檔次比較高的和技術復雜程度比較高的產品多了,產品結構變化大。
2.自主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的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國家一系列政策,包括重大專項政策的實施,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當前的形勢也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技術開發的重要性。
3.加速技術開發、加大基礎研發的同時,2009年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又增長了30%。
4.經營模式發生了明顯轉變。過去我們的機床廠商只注重產品推銷,不注重產品研發;光注重硬件(有多少裝備,有多少產品),不注重軟件(技術實力和服務意識都比較差);光注重產品運營,不注重資本運營。過去一年,在這些方面,我們很多企業走在了前面。
筆者:汽車行業每年的需求占機床訂貨量的40%以上,因此可以說汽車業的振興對機床工具行業具有重大的積極影響。請談談機床裝備在我國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業中的未來前景。
吳柏林先生:2009年8~9月間,機床協會組織了對汽車、船舶、發電、航空、鐵路、紡織、農機、石油機械和兵器等九個行業的調研工作,由于時間和人力的原因,對這些行業的調研也只是集中在與機床需求關聯比較密切的領域。調研結果顯示,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產銷的高速增長,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得以充分顯現。
1.汽車工業的潛在市場分析
汽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汽車行業“十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為2350億元,“十一五”投資將超過4000億元,“十一五”到“十三五”投資將達到1.5萬億元。此外,按照《汽車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在3年規劃實施期間新增中央投資專項資金100億元,重點支持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并將拉動汽車及零部件企業1000~2000億元的相應投入。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國內在建和剛建成的項目將增加年產上百萬臺發動機和上百萬輛整車能力。如北汽福田康明斯發動機、華泰汽車鄂爾多斯基地、北汽福田南方生產基地、沈陽三菱發動機、長春一汽豐田、華晨汽車、廣州汽車乘用車項目、五菱汽車、南京汽車以及吉利長沙汽車生產基地等都有發動機或整車的新項目;此外,一汽、上汽和東風等國內幾家汽車整車企業到2013年產能將比目前擴大65%;長安汽車發動機、柳州五菱柳機動力和上海通用動力總成等國內幾家汽車發動機企業到2013年產能將比目前擴大60%。所有這些新上項目都將引發新的機床需求。按照目前的投資計劃和投資規模,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經驗數據,若按平均每年投資1000億元、設備占比70%,其中機床占比50%計,則汽車工業每年為機床提供約350億元的市場。
2.汽車行業對機床的需求特點
汽車行業機床消費的主體分為兩個層面,其一是用于汽車整車生產的四大工藝,即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其二是包括發動機、變速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和懸掛系統在內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整車的四大工藝中只有沖壓需要機床,且目前國產沖壓設備已完全能夠滿足要求。機床消費的重點在第二個層面,即占整車全部裝備價值70%左右的汽車零部件加工。有專家推算,汽車零部件加工用機床的需求比整車廠要大10倍以上。
作為汽車核心的發動機,其加工設備是最重要的汽車裝備之一。隨著新車型加速進入市場,發動機生產線對柔性化的要求也越強,通常一條發動機生產線要能夠滿足生產三種機型的要求。而汽車輕量化使發動機缸體、缸蓋材料由鑄鐵向鋁合金轉變,對機床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更高的要求。
組成發動機的主要零件是缸體、缸蓋、曲軸、凸輪軸和連桿等。加工這些零件的設備大多是高效、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數控機床和專用數控機床。其中缸體、缸蓋加工柔性生產線大多由臥式加工中心組成;曲軸加工設備主要是車拉機床、數控曲軸內銑或外銑床、數控曲軸磨床和曲軸拋光機等設備;凸輪軸加工設備主要是凸輪軸數控車床、凸輪軸磨床等;連桿加工大多為專用設備,如雙端面磨床等。
筆者:汽車的制造水平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機床的水平。在您看來,目前機床工具在我國汽車制造業中的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吳柏林先生: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統計的有關數據顯示,國產金屬加工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繼續提高,達到70.1%;國產數控機床產值市場占有率達到62%。然而,2009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的含金量高了,產品品種多了,但是利潤沒有上去。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就會發現,我國機床工具行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通過這次我們對汽車行業的調查顯示,我國機床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現象。表現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情況是,我國各大汽車廠的發動機關鍵部件的生產設備仍然以進口為主。目前,進口設備價值在我國汽車發動機生產中占有90%~95%的比重,發動機生產線使用的刀具,國產化率未超過10%。與進口裝備相比較,國產機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集成技術欠缺,缺乏將工藝系統、物流系統集成為柔性制造單元或流水生產線的技術;第二,國產機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有待提高,特別在汽車這種大批量生產模式下,矛盾顯得格外突出;第三,國內企業對用戶的服務還停留在售后服務階段,而汽車行業普遍要求提供整體工藝裝備解決方案。這些差距和問題應該引起國內機床生產企業的充分重視。
此外,我國整個機床工具行業的產業鏈及其產業結構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現象,我們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對于主機發展呈現嚴重的滯后態勢,相對于主機來講,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在“強”和“大”方面都不盡人意,和當前的世界水平乃至中國臺灣的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高檔數控機床采用進口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不掌握核心技術,嚴重制約了主機制造技術的發展。而且,大量使用進口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主機廠降價的空間很小,所以,盡管我們的產品結構和數量都提高了,但是利潤沒有提上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功能部件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加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是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筆者: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降低制造成本已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永恒的課題。而采用國產機床是汽車制造企業生存和降低成本的客觀需要。請談談您所了解的我國汽車工業與機床工具行業進行聯合創新和協同發展的情況。
吳柏林先生: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機床產業的技術和裝備支撐,機床產業的發展必將推動汽車工業制造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兩者相輔相成,互動發展。的確,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機床行業技術水平較世界先進技術還有一定差距。然而,中國要實現汽車強國夢想,不可能長期依賴進口。如何瞄準世界汽車裝備發展前沿技術,提升整體裝備制造水平,已經成為我國機床行業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機床供應商只有深入地掌握汽車制造工藝流程,才能開發出適合汽車生產需要的工藝專家系統軟件,才能夠向汽車行業用戶提供高水平的交鑰匙工程。機床創新與汽車創新要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并不是我們人為地提出來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早在十五年前,我去美國底特律考察時,就已看到國外機床廠商參與當地汽車生產廠家的新品研發。在歐洲,我曾經訪問過的大眾、歐寶等汽車生產廠家也是如此。
目前,如何在機床工具行業和汽車制造行業間開展聯合創新和協同發展,如何為國內汽車裝備制造企業、汽車產業和科研機構搭建產學研技術合作的創新平臺,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的高度重視。在當前國家政策支持的有利條件下,機床行業企業一定要把自己與各領域用戶的結合擺到重要位置上。目前正在開展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活動,就是積極開展以跟蹤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為前提,構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生產先進適用的高品質、高性能的機床工具產品。這必將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聯盟聚集,促進民族汽車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對于探索一條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新型聯合發展道路,建立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機制和模式,打造振興汽車產業的合作共同體,以更先進的技術、更精湛的產品,推動國產汽車產業和裝備行業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0年數控機床專項的重點任務就是要通過抓一批示范工程,推進國產機床進入關鍵用戶領域的關鍵生產線,讓用戶放心大膽地使用國產機床。機床工業應緊緊抓住汽車產業今后十年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瞄準當前汽車發展方向,針對國家鼓勵和支持小排量汽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熱點項目,瞄準世界汽車制造技術及裝備發展前沿技術,大幅提升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與國內汽車工業共同發展。
筆者: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么?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吳柏林先生: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工作重點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一個提升”、“兩個調整”。“一個提升”是指提升機床工具行業的整體水平;“兩個調整”就是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談結構調整和創新不止一、兩年了,而要最終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是基礎,調整要緊緊依靠創新。沒有創新能力的結構調整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同樣,創新要有目的,要為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服務。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環境,為機床工具行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重大專項之一。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十一五”規劃中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機床是“十一五”規劃中裝備制造業振興的重點之一。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以及整個制造業技術升級和國防現代化需求,固定資產投資的穩定增長,對數控機床的需求總量將繼續攀升。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展事實表明,沒有數控機床產業的振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裝備制造業的振興。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全局。
汽車要自主創新,裝備自主創新是戰略基礎。因此,自主創新,加快振興數控機床產業,對機床工業行業來講,既是戰略機遇也是嚴峻挑戰。
通過這次我們對汽車行業的調查顯示,我國機床行業存在著嚴重的發展不平衡現象。表現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情況是,我國各大汽車廠的發動機關鍵部件的生產設備仍然以進口為主。目前,進口設備價值在我國汽車發動機生產中占有90%~95%的比重,發動機生產線使用的刀具,國產化率未超過10%。與進口裝備相比較,國產機床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集成技術欠缺,缺乏將工藝系統、物流系統集成為柔性制造單元或流水生產線的技術;第二,國產機床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有待提高,特別在汽車這種大批量生產模式下,矛盾顯得格外突出;第三,國內企業對用戶的服務還停留在售后服務階段,而汽車行業普遍要求提供整體工藝裝備解決方案。這些差距和問題應該引起國內機床生產企業的充分重視。
此外,我國整個機床工具行業的產業鏈及其產業結構還存在著嚴重的不合理現象,我們的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相對于主機發展呈現嚴重的滯后態勢,相對于主機來講,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刀具在“強”和“大”方面都不盡人意,和當前的世界水平乃至中國臺灣的企業還有很大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引起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
高檔數控機床采用進口的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不掌握核心技術,嚴重制約了主機制造技術的發展。而且,大量使用進口的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主機廠降價的空間很小,所以,盡管我們的產品結構和數量都提高了,但是利潤沒有提上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功能部件研發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功能部件產業化進程已成為當前迫切需要加以重視和解決的問題,也是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筆者:汽車市場競爭激烈,降低制造成本已是大勢所趨,也是企業永恒的課題。而采用國產機床是汽車制造企業生存和降低成本的客觀需要。請談談您所了解的我國汽車工業與機床工具行業進行聯合創新和協同發展的情況。
吳柏林先生: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機床產業的技術和裝備支撐,機床產業的發展必將推動汽車工業制造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兩者相輔相成,互動發展。的確,目前國內裝備制造業,特別是機床行業技術水平較世界先進技術還有一定差距。然而,中國要實現汽車強國夢想,不可能長期依賴進口。如何瞄準世界汽車裝備發展前沿技術,提升整體裝備制造水平,已經成為我國機床行業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
機床供應商只有深入地掌握汽車制造工藝流程,才能開發出適合汽車生產需要的工藝專家系統軟件,才能夠向汽車行業用戶提供高水平的交鑰匙工程。機床創新與汽車創新要緊密結合在一起,這并不是我們人為地提出來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早在十五年前,我去美國底特律考察時,就已看到國外機床廠商參與當地汽車生產廠家的新品研發。在歐洲,我曾經訪問過的大眾、歐寶等汽車生產廠家也是如此。
目前,如何在機床工具行業和汽車制造行業間開展聯合創新和協同發展,如何為國內汽車裝備制造企業、汽車產業和科研機構搭建產學研技術合作的創新平臺,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的高度重視。在當前國家政策支持的有利條件下,機床行業企業一定要把自己與各領域用戶的結合擺到重要位置上。目前正在開展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活動,就是積極開展以跟蹤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為前提,構筑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生產先進適用的高品質、高性能的機床工具產品。這必將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聯盟聚集,促進民族汽車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對于探索一條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新型聯合發展道路,建立產學研合作創新的機制和模式,打造振興汽車產業的合作共同體,以更先進的技術、更精湛的產品,推動國產汽車產業和裝備行業協調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10年數控機床專項的重點任務就是要通過抓一批示范工程,推進國產機床進入關鍵用戶領域的關鍵生產線,讓用戶放心大膽地使用國產機床。機床工業應緊緊抓住汽車產業今后十年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瞄準當前汽車發展方向,針對國家鼓勵和支持小排量汽車、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等熱點項目,瞄準世界汽車制造技術及裝備發展前沿技術,大幅提升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逐步實現進口替代,與國內汽車工業共同發展。
筆者: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么?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吳柏林先生:2010年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工作重點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一個提升”、“兩個調整”。“一個提升”是指提升機床工具行業的整體水平;“兩個調整”就是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談結構調整和創新不止一、兩年了,而要最終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是基礎,調整要緊緊依靠創新。沒有創新能力的結構調整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同樣,創新要有目的,要為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服務。
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政策環境,為機床工具行業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技術”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重大專項之一。振興裝備制造業作為“十一五”規劃中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機床是“十一五”規劃中裝備制造業振興的重點之一。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裝備制造業的振興以及整個制造業技術升級和國防現代化需求,固定資產投資的穩定增長,對數控機床的需求總量將繼續攀升。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關鍵設備和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發展事實表明,沒有數控機床產業的振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裝備制造業的振興。機床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全局。
汽車要自主創新,裝備自主創新是戰略基礎。因此,自主創新,加快振興數控機床產業,對機床工業行業來講,既是戰略機遇也是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