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國汽車制造裝備創新聯盟在京召開“十二五”04專項汽車制造裝備研討會,就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專項中汽車制造裝備“十二五”規劃進行了討論。04專項專家組組長、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院士;副組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李冬茹;副組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王德成等專家出席了會議。一汽、東風汽車、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重慶長安汽車、大連機床、齊二機床等汽車及零部件、機床制造企業,以及清華大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機床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參加了本次會議。代表們涵蓋了汽車制造裝備產、學、研、用各個領域。
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創新
汽車制造裝備創新聯盟常務秘書長陳長年對擬申報的《“十二五”04重大專項的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項目建議書》情況進行了通報,并表示,“我們提出的‘十二五’規劃,力圖體現戰略性、先進性、前瞻性,為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跨越式發展,實現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奠定基礎。”
陳長年介紹了實施“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自主創新二三四工程”的基本思路:以兩大龍頭產品——車身、節能環保動力總成為突破口;選擇三大關鍵領域——現代車身制造技術與裝備、節能環保動力總成及其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與裝備、汽車新材料和新工藝制造技術與裝備;突出四項核心技術——汽車制造裝備的成套性、綠色制造技術、精密機床、新材料和新工藝。
對于四項核心技術,陳長年強調,一是突出汽車制造裝備的成套性,提出了11條自動生產線。二是突出綠色制造技術,包括制造過程的節能減排和綠色汽車制造技術與裝備。在關鍵零部件成形加工生產線中強調輕體合金的精密鑄造,提出冷、熱、溫鍛成套設備和自動生產線,提出實施從切削為主向成形為主的戰略轉移,提出傳統發動機節能減排技術的關鍵精密制造裝備。三是突出一批精密機床,提出一批現代發動機5大件制造,特別是節能環保發動機制造急需的一批精密機床,主要是各種精密磨床,寄希望于“十二五”到“十三五”實現這些精密機床的群體式突破,同時提出發展智能機床的重要性。四是突出新材料、新工藝,專設汽車新材料、新工藝制造技術與裝備專項。
裝備落后制約汽車工業的發展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汽車產量的“井噴”,是依靠投資“井噴”實現的。“十一五”汽車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將超過萬億元,約為“十五”的4倍,其中約70%用于購買裝備。“十二五”是我國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后,實現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投資還會增加。在04專項實施期間,汽車業購買裝備的資金將超過2萬億元。
陳長年表示,今年是我國開始向汽車強國戰略轉變的元年,我們必須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而目前我國核心制造技術落后,與汽車大國地位不符,對外技術依存度約為70%。“如果對外技術依存度2020年能夠降低到中央提出的30%的目標,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將平均達到50%,則汽車工業將為國內機床及相關裝備制造產業提供約萬億元市場,這是我國機床及相關裝備制造產業大面積進入汽車產業最后的機遇期。”陳長年說,“04國家重大專項是改變汽車制造技術落后、裝備依賴進口的重大、也許是唯一的機遇,我們不能錯失良機。”
會議為汽車制造裝備聯盟會員單位和04重大專項專家組之間搭建了交流溝通平臺,即向參會企業介紹了國家重大專項的支持方向,也聽取了企業在制造裝備領域的需求。會議梳理出當前以及“十二五”期間汽車制造企業急需的裝備清單,也為04專項“十二五”規劃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行業需求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