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來看,世界經濟形勢中的積極變化不斷增多,國際金融市場趨于穩定,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經濟結束一季度自由落體式的下滑態勢,衰退趨勢減緩并走向復蘇,主要先行指標不斷改善。美國三季度GDP環比折年率增長3.5%,四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增長。日本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4.5,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消費者信心指數連續第9個月上升。歐元區9月份總體經濟信心指數達到82.8,創一年來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加快,二季度分別增長6.1%和6.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將2009年世界經濟增長由-1.4%上調至-1.1%。這些都將有利于國際市場需求低位企穩。從秋季廣交會情況來看,國際市場需求也出現一些暖意。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一些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復蘇,但基礎不穩固、動力不足,全球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外需萎縮的局面及影響還在持續。主要經濟體失業率繼續攀升,美國9月份失業率達到9.8%,創1983年以來新高,歐元區8月份失業率升至9.6%,創歐元區誕生以來新高,日本8月份失業率5.5%,也處于十年來高位。金融危機導致居民財富大幅縮水,美國等國家居民儲蓄率持續上升,制約居民擴大消費。受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和新興行業尚未形成規模投資的影響,投資需求自主增長動力不足。國際市場需求短期內顯著回升的難度很大。貿易保護不斷加劇,摩擦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明顯增多。據世界銀行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20國集團中有17個國家一共推出約78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中47項已經付諸實施。前三季度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目前一些國家還在著手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出口恢復的阻力。
從國內來看,中國政府將進一步落實好出口退稅、出口信用保險和融資擔保等政策,穩定和逐步恢復外貿進出口。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企業信心,改善企業經營外部環境。隨著穩外需各項政策措施效應進一步顯現,加上2008年四季度進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基數相對較低,2009年后幾個月進出口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甚至出現小幅回升。綜合各種因素,預計2009年全年中國進出口降幅將收窄到20%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