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是否探底討論的余音尚未散去之時,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反饋的信息顯示,市場訂單在逐步回暖,機床工具廠商對未來市場大多抱樂觀態度。
廠商對前景充滿信心
據對行業企業的調研采訪顯示,大多數企業目前的訂單均有所增長,廠家對未來的市場需求持樂觀態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高端產品的產品線仍舊保持了需要加班加點趕產品的火爆局面。
采訪中,一家機床工具行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目前行業需求回暖,加上企業自身一直在采取積極措施,公司的產品訂單較之先前已有很大回升。他特別強調,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企業為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就會想方設法提升生產手段,因而對機床品質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作為亞洲乃至世界機床工具業發展速度最快、消費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在爆發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的機床工具產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是,中國政府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整個產業復蘇的措施,包括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投資以及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積極擴大內需等政策。
進入2009年以來,全國汽車月均銷售量在100萬輛以上,與國外汽車市場形成鮮明的對比;風電和核電項目先后登場,能源產業投資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增長;北京到上海的京滬高速鐵路開始動工;航空航天制造業在國家的政策下不斷地發展壯大。這些產業的發展為機床工具業新一輪的增長提供強大的動力。
1-8月份,在內需政策的刺激下,機床行業觸底反彈,月度產量數據同比數據已由最低點-34%縮窄至-9%,表現出觸底反彈態勢,其中數控機床表現好于普通機床,8月份數控機床產量增長率為-5%,而全部機床為-9%。由于我國機床出口占比較小,因而機床行業觸底反彈主要受內需政策影響。
但從盈利指標來看,1-8月份機床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依然負增長。
具體從機床行業下游行業來看,汽車行業是機床的主要下游行業。行業分析顯示,前三季度,在相關政策推動下,我國汽車行業出現了井噴行情,特別是8月份汽車產量同比增長達歷史新高。從機床行業與汽車行業走勢來看,2007年1月到2009年1月之間兩者呈現了較高的吻合關系,但這種吻合關系在 2009年2月后出現了背離。分析認為這是由于汽車行業產能擴張滯后所導致,這種背離不可能維持較長時間。四季度隨著汽車產量的增加,這種背離將逐步縮小。由于2008年四季度機床行業產量基數較低,機床行業四季度有望實現正增長。
眼下,幾乎所有的廠家都在不遺余力的提高產品檔次,一些有實力企業的目標就是逐漸填補行業空白,不斷向鐵路、軌道交通、風電等典型行業發展,挖掘潛在客戶。而隨著整個經濟的逐步復蘇,汽車、工程機械、電子、醫療器械以及基礎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對機床行業有著巨大的需求。這位負責人認為,今后機床工具廠商將更加注意為各行業的用戶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這是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
周邊市場同步回暖
與今年三四月份市場回暖反映不同的是,盡管當時市場在回暖,但大多數廠商對未來市場并不樂觀,而眼下這種不樂觀的情緒正在逐步轉變。對于未來的市場,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是很多廠商對未來市場持樂觀態度。而亞洲其他機床工具市場的回升也同樣帶來信心。
日本機床工業協會(JMTBA)10月8日公布,該國9月機床訂單年比下滑61.9%,月比增長36.2%,至432.95億日元。其中,國內訂單年降55.6%,月增52.6%,至195.17億日元,國外訂單年降65.8%,月增25.1%,至237.78億日元。
韓國機床制造商協會(KOMA)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8月,韓國生產機床產值為1042.77億韓元(1萬韓元約等于 57.25元人民幣),比7月份下降了 11.42%,比去年同期下降51.2%;但新增機床訂單1365.27億韓元,比7月增長13.35%。
據悉,韓國機床訂單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急速下滑,到2009年1月達到最低點。之后自今年2月份以來,韓國機床訂單開始緩慢回升,主要得益于國際市場逐漸穩定,以及本國造船、風力發電等大型機械需求持續回升和電器電子產業的需求增長。
應該看到,訂單的回升是穩步的,且前景可以預期。而制造業各行各業市場的穩步回升則進一步表明實體經濟確實已經逐步向好。
另外,從主要原材料———鋼鐵價格運行趨勢來看,目前我國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四季度鋼鐵價格上漲的壓力較小,因而,四季度機床行業獲利的空間較大,這將利好機床企業的盈利狀況。